坚持人民至上 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地方大学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强调指出,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这一重要论述,鲜明地阐释了党和政府最为核心的执政理念。坚持人民至上是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体现,是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生动展现,是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新时代常州人民对过上好日子有着新内涵,对享受更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充满新期盼。作为一所常州人民自己创办的地方高校,我们要牢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将坚持人民至上作为学校事业发展的根本指南、贯穿学校事业发展的全过程,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不断满足常州人民日益增长的教育需要。

  我们要强化党的领导、坚持办学方向。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既符合人民期盼,又是立校之本、办学之要。我们要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初心与使命,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着眼党的事业后继有人这一重大战略命题,把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做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我们要加强队伍建设、坚守育人为本。教师是人才培养的主体,是高校的中坚力量;学生是高校育人的培养对象,是一所大学教育效果的重要体现。在学校事业发展中,我们要切实尊重广大师生的首创精神,注重激发广大师生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使命担当,主动从广大师生员工中吸收营养、汲取力量,共同谋划学校的发展;要在帮助青年学生成长成才上下功夫,教育引导他们沿着求真悟道明理的方向前进,为书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积累本领才干。

  我们要坚持内涵发展、优化治理结构。突如其来的疫情防控“大考”,要求高校对自身内部治理进行再审视再建设,夯实治理基础、提升治理效能。我们要以学校《章程》为遵循,认真落实校第三次党代会确立的“一个目标”“两个特色”“四大战略”“七项工程”的发展新蓝图,强化内涵建设,深化内部改革,加大二级学院自主权,不断提高二级学院科研机构争取资源和自我发展能力,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我们要推进产教融合、提升服务水平。产教融合是指导现代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理念,是新时代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特色之路。我们要对接国家发展战略,以产教融合为主线,以常州产业为依托,凝炼专业方向和特色,在服务常州中获取资源;实施“一院一镇,百团百企”行动升级计划,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在扎根常州中打造特色;着力围绕与常州百姓息息相关的问题,深化校地企全要素、全方位合作,在贡献常州中提升能力。

  我们要补齐短板弱项、打好申硕硬仗。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为我们推进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方法论,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当前,我们要紧扣获得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这样的具体目标,既强化辩证思维,正视差距与不足,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在应对危机中捕捉机遇、抓住机遇、创造机遇;又坚守底线思维,补齐短板与弱项,把握新的契机、积极主动作为,不畏惧、不退缩、不懈怠,努力掌握申硕主动权、打好申硕主动仗。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是我们党战胜艰难险阻,成就伟大事业的力量源泉。面对学校事业正处在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追赶型发展阶段这一历史方位,我们必须在立足常州、服务常州、扎根常州、造福常州中赢得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地方大学,就是对坚持人民至上的最好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