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诚信驿站 练就“四力三刷”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务,必须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要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不断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
山东交通学院以诚信驿站为抓手,2019年率先在全国高校中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2020年又率先在全省高校中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这是学校党委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高校模式”的创新举措。作为教育部全国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典型例的诚信驿站,在构建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格局方面,开创了高校育人新模式。
育新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和各个环节,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实现相互促进、有机统一。高校宣传部门的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将立德树人落细、落小、落实,引领青年大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高校宣传思想战线的主要任务。诚信驿站成立以来,学校宣传部门把握思想与行为相互转化的规律,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思路;把握教育与管理相统一的规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合理镶嵌育人要素、科学配置思政资源。部门工作人员直接抓驿站、带团队,细心呵护一棒接一棒、精心指导十年如一日;直接参与育人工作,先后指导千余名诚信驿站爱心团队成员,共同担负学生成长的责任,在全员育人中主动作为,在协同育人中创新机制。
兴文化———“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诚信驿站作为学校特有的文化现象,是由交院人所创造、为交院人所特有。诚信驿站这朵小花被党委宣传部发现后,便成为宣传部门管理育人、实践育人的载体。十年间累计上千名大学生在诚信这座大镕炉里锻炼成长,先后有数万名师生、驻区群众、社会各界人士等体验了这个无人值守的小店,人们在对诚信文化的坚守中获得了浑厚的精神力量、深刻的道德力量和巨大的感召力量,诚信驿站从而成为交院人的精神家园,成为师生们的行为习惯。诚信驿站爱心团队先后获得长清区、济南市、山东省、教育部等颁发的多项奖励。宣传部门把学生的一个金点子打造成全省高校优秀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一等奖、全国高校优秀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二等奖。诚信让师生倍感骄傲、无比自信。
展形象———高校宣传部门既要遵循新闻宣传规律,又要创新宣传方式,“上联播、下焦点”,关键找准切入点。诚信驿站最初由独具新闻敏感性的校报记者发现,并于满月时见报《山东交通学院报》,墙内开花香于墙外得益于宣传部门与《山东商报》的新闻策划。诚信驿站第一次诚信奖学金发放仪式,便引来几十家社会媒体。2012年央视《新闻联播》对“诚信驿站”做专题报道并配发短评:“无人照料的小店,从没丢过一分钱;无人监督的大学生,从没丢过一次脸。你尊重我,所以我必须自尊;你信任我,所以我不能失信。”央视的这段经典短评,成为了2012年播音主持专业新闻播报的试题。当年宣传部门撰写的新闻稿也获得了全省高校新闻最高奖——十佳新闻奖。十年间,省级以上媒体报道诚信驿站不计其数,诚信驿站时刻传递正能量。
十年前,交院学子率先在全国高校举起诚信驿站这面大旗。十年间,校内诚信考试、诚信售饭、诚信自行车等如雨后春笋,诚信己成为“交院的风景线,诚信的活样板”,被多家高校复制。诚信驿站为学校宣传部门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供了现实平台。诚信驿站的成长过程,正是高校宣传部门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要求的过程,正是宣传干部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增加新本领的过程,正是宣传干部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四力”,练就宣传、思想、文化三把“刷子”的过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有效融入诚信驿站,新闻传播规律、思政教育方法、文化传承创新在山东交通学院得到光大——诚信大驿站,十年磨一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