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准新郎辅导员的春节抗疫故事
编者按:日前,校工会在全校教职工中开展了“我身边的防疫故事”主题征文活动。本报特精选部分来稿,与我校艺术学院教师创作的部分“抗疫”主题美术作品一并刊发,以致敬投身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的每一个平凡而坚定的身影。
谁也没有想到,2020年春节会在一场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开始。
出乎意料 婚礼延期
正月初四,原本是我举办婚礼的日子。为了这场终身大事,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投入了大量精力。从来都没有想过,一场期待已久的盛大婚礼会因为疫情延期,尤其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当口。
随着每天关于疫情的消息不断增多,婚礼这样的大型集会是绝对不能再办了。对此,我有些遗憾,但完全支持。疫情当前,以身作则、拒绝一切集会是作为党员的基本觉悟。在湖北的同学很早之前就准备好要来帮我“闹亲”,他们接到婚礼延期的通知后,无一例外地都说了两个字:“感谢!”。感谢什么呢?我特意问。“谢谢你对疫区群众的理解”,一句玩笑让我感触颇多。我想,彼时彼刻,湖北人民已经感受到了黑云压城的紧迫感。我的大学生涯是在武汉度过的,武汉于我是一座有血有肉的城市。尽管我常常和身边的朋友一起吐槽武汉的嘈杂,但此时此刻武汉真的病了,我迫切地希望她能够好起来。
回归工作 投身抗疫
婚礼延期,我和未婚妻又回归了工作的节奏。我和未婚妻既是党员,又是人民教师,双重的身份赋予了我们更为神圣的使命感。作为一线辅导员,防疫期间学生的身心健康是我最关心的。摸排到访过疫区的重点学生、追踪学生的身体健康情况是我每天早上的第一项工作。“有没有同学感冒发烧”“有没有同学外出旅游”“有没有同学接触过湖北地区人员”,学生情况摸排工作看似简单,但十分繁杂。每当学生回复“老师,我很好”的时候,我总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医务工作者在前线战斗,社区工作者在基层站岗,而对于高校辅导员来说,精准摸排掌握学生情况就是最大的责任。通过和一些学生的交流,我发现长期不出门带来的心理压抑并不少见,为此我定期转发一些心理疏导的小方法给学生,但时间一久,收效甚微。为了让学生在家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我组织了更有参与感的活动———家庭厨艺大赛,让宅在家的同学们动起来,放松心情,舒缓压力,愉快地度过被紧张情绪笼罩的假期。我的未婚妻是小学教师,停课期间为了不影响学生的学习,她自发注册网课账号,通过直播的方式引导学生“停课不停学”。在本该度蜜月的日子里,我们不再是新郎新娘,疫情面前,我们知道自己是党员,是教师,是抗疫战线上义不容辞的一员。
勇担责任 志愿服务
工作之余,我和未婚妻两人作为社区党员,也主动请缨加入到了社区防疫宣传的队伍中。
“今天谁的步数最少?”随着防疫工作的不断升级,“蜗居”家中的人越来越多,比谁步数少的段子流传开来。“发现步数多的朋友,一定要远离他们。”段子不断在升级。在参加社区防疫宣传的几天里,我和未婚妻的步数都不少,我们发现自己就是段子里要远离的那一群人。但细数几日的工作,我和未婚妻又感到坦然和欣慰:拿着社区准备的录有宣传音频的扩音器,走访一个一个小区,循环播放最新通报,劝阻走亲访友的聚集,引导居民积极配合疫情防控。有的小区比较老旧,路窄车不能进,要在短时间内做到消息的全覆盖,就必须依靠脚步的每一寸丈量。完成这些工作,手机上的步数自然要多一些。春节假期,走家串户跑亲戚的居民有不少,小区跑一次不能保证所有居民都覆盖到,我和未婚妻排好时间,一个小区上午下午各一次,确保宣传“零死角”。遇上年纪大一些的老人,我们常常停下车来耐心讲解,手把手地教老人戴上口罩。短短几天,我和未婚妻走遍了社区内的所有小区。手里的扩音器、车上的小红旗成了我们最亲密的战友。扩音器的音色很杂乱,小红旗也谈不上鲜艳,但在我们手上,它们承载了厚重的责任。
坚定信心 担当使命
元宵节时,我又联系了身在武汉的同学,本觉得应该在这个时候给焦虑的他们打打气,可在电话中我感受到的是他们满满的安心,“都会好起来的,很快”。在特殊的时节,每天都有新的消息,每天都有新的应对,国家的每一项周密安排里都充满着激动人心的信念,每一次使命必达的出发中都蕴含了众志成城的力量。
在“信息爆炸”的日子里,在“惶恐自危”的焦虑中,鼠年春节的团聚并不圆满。于我而言,没能如期当成新郎官又似乎有一些遗憾,但身为党员,面对疫情不避不退,承担起党员的义务,肩负起党员的责任,守小家保大家,这是使命,也是担当。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我坚信万众一心一定可以战胜病毒,我坚信我深爱的武汉会勇敢地站起来,我坚信今天的付出将赋予明天以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