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占扬团队考古成果获评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新发现






  本报讯 近日,Archaeology(《考古》)杂志评选出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新发现,山东大学李占扬教授团队在河南灵井发现的鸟雕像化石获评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新发现。该考古成果于今年6月份以“APaleolithicbirdfigurinefromtheLingjingsite,Henan,China(中国河南灵井遗址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鸟雕像)”为题发表,李占扬为论文第一作者,历史文化学院方辉教授和法国波尔多大学弗郎西斯科(Francescod'Errico)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灵井鸟雕是用烧焦的骨头碎片雕刻而成,长19.2毫米,宽5.1毫米,高12.5毫米,是一件微型的鸟雕刻作品。鸟的一侧呈黑褐色,另一侧呈古铜色,形体粗壮,短头,有圆形的喙及长尾。史前艺术家没有刻意雕刻这只鸟儿的双腿,而是将其安放在底座之上。得益于这件艺术品的特殊保存状态和先进分析技术的应用,包括共聚焦显微镜和微型CT扫描,研究人员能够比以往更好地捕捉艺术品的制作细节,重建旧石器时代雕塑家的技术风格。
  鸟雕所有的材料是一块中等大小的哺乳动物肢骨残片,雕刻之前骨头经过加热处理。整个物体表面留下的凿刻和研磨痕迹清晰可见。雕刻者使用了研磨、琢削、刮削、切割等4种不同的技术,在物体表面留下了68个微小界面。微观分析表明,史前艺术家选择了正确的工具,并用来实现自己的创作效果,从而在这件很小的物体上达到了惊人的平衡和美丽。创作者用一个较大的长方体基座代替鸟儿的双腿并使之站立,超大的尾巴可以防止雕像向前倾斜。身体的侧面是平的,但并没有表现翅膀。这显示出这件雕像在技术和风格上与西欧和西伯利亚发现的其他标本存在差异。
  日本东京大学和美国贝塔碳十四测年实验室对与灵井鸟雕同层出土的烧骨与半成品进行测年,32个样品的年龄平均值为距今13500年。灵井鸟雕是中国最古老的雕像艺术品,它的发现将东亚雕塑艺术的起源提前了8000多年。同时,这也是迄今所知唯一的动物站立在基座上的旧石器时代雕塑作品,确定了一个长期未知的原始艺术传统的源头。
  该成果发表后,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据不完全统计,包括新华网、人民网、美国有线电视网、英国《卫报》等在内的200多家中外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涉及23个语种。该成果和这些报道引发全球考古、艺术及科学界人士的广泛关注,美国考古研究院、艺术网、科学网等知名网站也转载了这一论文或摘要。
  《考古》杂志是美国考古学会主办的面向公众的双月刊考古杂志,已连续出版70余年。自2006年开始,该杂志在每年的12月评选出本年度的世界十大考古新发现,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大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