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名字叫青年志愿者———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开展系列活动致敬国际志愿者日
12月5日,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师生党员、“政青春”志愿者、“青马班”学员深入校园和社区,走近学生群体和居民生活,开展了系列志愿服务活动———致敬第35个 “国际志愿者日”,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党委副书记高峰,校团委书记孟祥佳,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王玉香、党总支书记丁萍、党总支副书记王正坤、副院长卢鹏程等参与了相关活动。
“爱在身边,快乐童行”
四间希望小屋落成挂牌,点燃希望之光摆下一张书桌,安放一张小床,拥有一间整洁的小屋,是许多农村贫困家庭孩子的心愿。在前期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与学校团委、山东省社区发展与社会工作研究中心、山东省社会组织发展服务中心和山东泰山社会服务业发展促进中心四家单位共建的四间希望小屋今日正式落成挂牌。下午,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党委副书记高峰、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王玉香、学校团委书记孟祥佳等一行7人以及共建单位有关领导赴济南市历城区港沟街道坞东村、车脚山村与历城区政府、团区委有关领导走访了港沟“希望小屋”,双方就希望小屋建设运营和后续服务展开交流讨论,历城区副区长高博为4家单位颁授“爱心捐赠单位”水晶杯。随后,与会人员来到港沟街道坞东村、车脚山村走访探望了四位帮扶对象。四间希望小屋经过翻修和添置,如今已经焕然一新,孩子们的生活环境和精神面貌也得到了很大改观。接下来,学院将继续结合专业特色与志愿服务经验,让“希望小屋”不仅成为帮扶儿童提供生活学习的独立空间,更成为精神文化系统帮扶的成长空间。
“志愿服务,你我同行”
社团青年志愿者开展主题志愿服务活动有这样一群青年学生,无论窗外是夏日骄阳还是寒冬飞雪,他们总是默默付出、努力坚守,他们一次又一次以青春的名义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留下自己的印记,用青春的力量感染一批又一批青年和祖国一起向上,他们就是学院社团的志愿者们。近日,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启明星青年志愿服务社联合晨之曦社工协会,围绕呼吸健康与青少年成长开展了一系列志愿活动。“校内自由呼吸”活动团队通过尘肺知识科普和问答竞赛的形式,结合吹气球比赛、绕口令等趣味体验活动,对尘肺病预防与职业健康知识进行宣传。启明星青年志愿服务社持续推进“七彩年华,与你同行”花园路青少年成长课堂项目,以专注力训练为主题开展青少年小组活动,在“找领袖”游戏中,孩子们轮流担当“侦探”与真假“领袖”,在动作交替和身份变换中锻炼了观察力与专注力。此外,各志愿服务队还开展了作业辅导、书法启蒙等系列活动,青年志愿者们进一步提升了专业素养,此次活动也在所有活动参与者中播种了志愿精神。
“践行服务宗旨,绽放青春光彩”
学生党员走进社区志愿服务“党员志愿服务进社区,冬日暖阳温人心”,我院学生党员来到华夏帝苑社区开展“自由呼吸”主题活动。简短的活动开幕仪式后,学生党员会同社区工作人员分发宣传手册,开展防肺病科普宣讲,共同提高社区居民对健康的重视,学生党员们还以“了解尘肺病”知识为主题,精心组织了“水上吹球”等活动,得到社区居民一致好评。学生党员宋斐提到,记得习主席说过,作为志愿者,无论是在台前还是幕后,无论是迎来送往还是默默值守,都可以在这场青春盛会中展现自己的风采。作为时代先锋的我们,要积极投身于志愿服务的队伍中去,在实践中成长自我,在服务中奉献自我,将所学所思转化为服务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真才实干的理想追求。“传播志愿精神,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在行动”青马班学员走进图书馆学习服务志愿服务是青年锻炼自我、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也是知行合一的“实践大课堂”。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班学员走进校图书馆,学习并参与了图书整理、读书借阅、读者服务等多项任务。在活动中,学员们耐心整理好归还的图书,将乱序书籍摆放整齐,帮助同学一起寻找需要的书目,圆满完成了服务工作。青马班学员黄鑫表示,在服务中需要做到安静、高效、轻拿轻放,对所有同学都是一项考验,感谢图书馆老师同学一直以来为图书馆的默默付出。
志愿本色不改,服务初心常在学院长期致力于组织开展志愿服务项目活动,以“助人自助+专业服务”为宗旨,依托山东省“十三五”高水平应用型培育建设专业———社会工作专业群的资源优势,为学校对志愿服务感兴趣的同学搭建了成长舞台。通过打造品牌公益活动,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形成了“社工+志愿者”的独具特色的弱势群体关爱公益活动,通过不断的创新实践,实现了志愿服务硕果累累。下一步,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将秉承着发展志愿服务的初心与使命,进一步加强志愿服务建设,提升服务成果,丰富服务活动,打造优质服务项目,在志愿服务领域实现更大突破。
积善成德,明德惟馨。广大青年志愿者在此次活动中身体力行,扎根一线,以饱满的热情和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圆满完成了各项服务工作。下一步,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将进一步壮大志愿服务队伍,引导青年学生将理论同实践广泛结合,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深深植根于思想中、具体落实到行动上,努力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践行初心使命,让“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服务精神成为校园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