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疫情居家心康乐 有静有动有滋味
我校退休教师林思桐的防疫故事
本网讯 林思桐是我校退休教师,现已90岁高龄。与我们一样,在疫情防控期间,林老配合学校要求居家隔离,不聚会、不串门、少出门,“居家”抗疫。有的人居家隔离,前几天还好,时间一长就开始烦躁,不知道该如何利用时间;但林老却把居家隔离过得有“静”有“动”,有滋有味,以健康愉悦的心态利用好了每一天的时间。
林老居家健身掠影
“静”“动”两相融。林老介绍,为利用好每一天时间,不使居家防疫的日子变得慵懒散漫,自己仔细规划了每天学习运动的内容。每天,林老浏览新闻,了解自己感兴趣的资讯,再通过存书与网络资源,对自己思考的问题进一步分析研究,最后将自己的所思所感分享至微信朋友圈或微博上,每天学习的时间近六个小时。在学习之余,林老通过运动增强体能,与静坐学习相平衡。在运动方式的选择上,林老选择了瑜伽、小负重力量训练等适宜目前居家防疫的健身方式,并没有因为疫情情况持续向好选择外出健步走或门球等运动项目。
林老写作剪影
“文”“思”两相映。林老的文章善于引述传统文化知识或是联系实际进行分析,或许是因为毕业于北大,或许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的身份,读林老的文章,不仅能学到知识,更能感受到文字背后纯粹的爱党爱国情怀,在居家防疫期间,林老的文章即有对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分析思考,又有传统中医功效的体会,还有传统节日由来、居家防疫心得等等,林老说,自己感受不到宅在家里会难受,每天有读不完的书,写不完的文章,还有其他有意义的事情要做,“忙碌是幸福”——这是马克思讲的至理名言,也是林老分享的体会感悟,更是林老居家防疫生活的最佳题目。
附:林思桐老人随笔二篇
不一样的元宵灯
正月十五元宵节,也叫“灯节”。元宵节与灯“结缘”,据说与佛教有关。在佛像前,信徒们不烧纸,但要点灯。在佛教徒看来,灯代表佛法,能消灭罪障,获得智慧。在佛前点灯,还寓意佛教徒愿意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因此,当佛教东传之后,东汉明帝为了表示对佛的尊重,号召士族、庶民,于上元(即正月十五)夜点灯。以后,相沿成习。东汉以后的魏晋南北朝,都继承仿效,到唐宋两朝,达到极盛。很多史料(包括文学作品),都记载了唐都长安,正月十五夜,到处张灯结彩,明灯高挂,火树银花,绚丽辉煌的盛况。据《事物原始》记载,唐睿宗先天二年,“于安福门外作灯轮,高二十丈,衣以锦绣,燃灯五万盏,竖之如花树......长安少妇四千余人,灯下踏歌(踏足而歌)”。在唐朝,为了让民众赏灯,正月十四、十五、十六三天,“金吾不禁夜”(即不关坊门,不宵禁),皇帝也“微服赏灯”,还让数千宫女出宫游玩。到了宋朝,仍然像唐朝一样,观灯、赏灯。北宋的苏东坡在诗里写道:“灯火家家有,笙歌处处楼”;南宋的辛疾弃在词里则形容为“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元朝人写的一首元曲《折桂令·元宵》,把“月满冰轮,灯烧陆海、人踏春阳”(即圆月、灯海、游人)看作是元宵的“三美事”,缺一不可,足见古人把“元宵节”称之为“灯节”,名实相符。
今天,元宵观灯、赏灯,仍然是元宵节的重要内容。2020年因为新冠肺炎,全国各地都没有像以往那样举办元宵灯会。西安市在春节前准备的“西安城墙新春灯会”、“华清宫唐宫灯会”等6处灯会,因为防控疫情,不能接待观众,主办方和广大市民都感到遗憾,非常时期,只能如此。
但通过国内各大媒体报道,让我们获悉:北京、上海、重庆、成都、信阳、海口、石家庄、南京、杭州、济南等众多城市,在正月十五夜,都分别在当地地标性建筑上打出了“中国加油!”“武汉加油”的巨幅彩灯标语;毗邻湖北的长沙,更打出了写有“同江同湖,同舟共济”的彩灯。在不一样的元宵节,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元宵灯,看到了全国人民都在为武汉加油,为中国加油,彰显了14亿华夏子孙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高昂斗志!可以确定,中国人民必将夺得抗疫斗争的伟大胜利!
在“足不出户”的日子里
从大年初一开始,随着武汉“封城”,以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急速增加,为了不给国家添乱,全国各地的人民群众都自觉不出门,不串门,“足不出户”,宅在家里。实践证明,足不出户有助于防控疫情,是一项为国、为家、为自己的英明措施。
也许因为职业关系,我长期养成了“家里蹲”习惯。这段时间天天待在家里,不烦、不憋;也许因为年龄关系,心无旁骛,坐在桌前看书、写作,不苦、不累,习以为常。
“足不出户”的,还有我的老伴。平日里,她除了出门健身外,还要购买生活用品,外出时间比我多。但如今足不出户,对她来说就不那么好过了,要有一个适应过程。我们有一个共同看法,那就是“宅”在家里,要“宅”出点新意,把身体搞好,增强免疫力,不给儿女、学校添麻烦,这也算为全民抗疫做贡献吧。
我和老伴会在中午和晚饭后,一起收看电视新闻和养生保健节目。新闻我们主要关注全国新冠肺炎疫情的内容,看到治愈出院人数一天天在增加,这有助于增强我们的抗疫信心,最终夺取抗疫斗争的全面胜利。
在“足不出户”的日子里,我俩会利用客厅空地,进行健身活动。夫人比较偏重步行,在室内走圈圈;我比较注重柔韧和力量练习,会在瑜伽垫上练习腹肌、腰肌和股四头肌。
我有早起习惯。4点左右起床,洗漱后就开始写当天微博。6点左右进厨房准备早点。夫人没有早起习惯,早点就由我准备。平日里,吃过早点,6点40分前后,去小雁塔园区晨练。“禁足”后,则在客厅活动半个多小时,接着做理疗半个多小时。完了后,稍事休息,就开始学习。我没有什么爱好,大部分时间都在书房度过,晚上10点左右就寝,不熬夜。
“民以食为天”。在这些日子,夫人为午饭和晚饭费了不少心思,既要吃好,又不能长肚子。在主食方面,除米饭外,她会做各种面食,包括面条、饺子、包子;在副食方面,有蔬菜,有鱼、有肉、有蛋。媒体介绍,预防新冠肺炎,贵在增强免疫力,增强免疫力,在饮食方面,又贵在补充蛋白质。所以我们会经常吃鱼、吃肉、吃蛋。每天中午,我还会喝点白酒(一两左右)。这是几十年来的习惯,旨在暖胃,属保健酒。不空肚喝(会伤胃),都在吃饭中间或饭后喝。
在这些日子里,儿子、儿媳、女儿、大外孙女,不时会来电话问候,问需要什么生活用品。我们都一一谢绝,不让他们出门。虽然疫情持续向好,但仍不可大意,学校给我们家属区安装了电梯,买东西上下楼十分方便。我告诉孩子们,等到疫情结束,那时再相聚也不迟,眼下我们还是要小心谨慎,坚持到底,就是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