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旭东:穿上红马甲,我与祖国无限接近

“穿上红马甲,我就是与祖国贴得最近的人!”科文学院大四学生朱旭东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中写道。

朱旭东,中共党员,我校科文学院工学院2016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名学生。作为志愿者,朱旭东现正带领他的志愿团队奋战在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的疫情防控工作现场。一个青春的身影,成为了冬日里的一抹亮色。

 

“国家有难,我们责无旁贷”

127日,共青团中央发布《青年志愿者组织和志愿者开展疫情防控应急志愿服务工作指引》,长期从事志愿服务的朱旭东立刻开展了行动,他随即建立起南陵防疫青年志愿者群,昔日的同伴们迅速参与了进来。“没想到,这次竟然有那么多同龄人愿意和我并肩作战,让我很感动。”朱旭东说。

130日,在共青团南陵县委多方协调下,朱旭东组织协调的首批45名志愿者在进行岗前培训合格后,先后奔赴医院、高铁站、各高速路口、各大超市为群众提供测量体温、宣讲防疫知识等服务,有效提高了当地群众防控新冠疫情的重要意识。

作为防疫青年志愿服务队的发起人,关心了解每一位青年志愿者的生理和心理情况是他每天的工作之一。“这几天感觉怎么样?需不需要休息一天?”在志愿服务工作中,队员在心理不稳定的情况下,朱旭东做好了每一位志愿者的各方面保障工作。

突发的疫情,全社会紧缺医疗防护物资,青年志愿者的防护设备也十分缺乏。为此,朱旭东积极联系筹措物资,组织县青少年公益发展协会先后捐赠60件护衣、30瓶免洗消毒液、测温枪等;联系1000只一次性口罩;联系购买100个护目镜……

 

“有危险,更有感动”

在日常的工作中,年轻的志愿者们也流泪过,胆怯过,但最终都选择咬牙坚持了下来。“困难很多,因为防疫工作的开展需要大量物资,我们更不愿意给政府添麻烦。”但就在这样的情况下,社会各方都在给予他们帮助,几十个、几百个口罩被社会各届送来,一些群众用塑料透明薄板制作了护目镜……这样的故事一直都在发生,也是支撑着朱旭东等志愿者工作的动力。

朱旭东意识到网络宣传工作的重要性,于是他利用晚上时间,研究防疫知识,还带头成立了防疫知识网络宣讲队,利用短视频、插画、漫画、微信公众号推送等途径宣传防疫知识,用文字和镜头记录下南陵县的防疫故事,对群众理解防疫、支持防疫工作的开展,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他们的宣传内容点击量很高,甚至被当地媒体引用。

敏锐的观察力,强大的号召力,高效的执行力,朱旭东的志愿服务经验并非一日之功。八年前,朱旭东就常与朋友结伴一起,做着志愿服务的工作。这次疫情爆发后,由朱旭东牵头,南陵县成立了青少年公益发展协会,在大家的推举下,朱旭东成了首任会长。八年来,这帮志同道合的伙伴从未停止过公益服务的脚步。每当社会需要他们的时候,街上总会有朱旭东和他的成员们身披红马甲的身影,他们倾情地付出着,用一次次生动的实践诠释着新时代的雷锋精神。

 

“奋斗成为习惯,青春应该奉献”

作为一名优秀的学生党员,朱旭东在学校的表现也十分出众。在科研上,他作为第一主持人负责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项并已结题,发表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项,并入选“2019年江苏省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大学生万人计划学术冬令营;在竞赛方面,他获得“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杯”全国大学生电工数学建模竞赛三等奖等奖项8项;学习上,他连续多次获得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三好学生标兵,获得校院级荣誉称号共25项。

“谦虚、平和、充满正能量,他是一个阳光大男孩,可以说是优秀的代表。”一谈到朱旭东,班主任顾乐红老师这样评价道。作为17电气班班主任助理,在大学生创新创业申报书提交前,朱旭东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帮助学弟学妹修改申报书,耐心细致地指出申报书存在的问题。他还倡导17级学习雷锋精神,积极参与志愿活动。他的班长王子安说:“朱旭东为人耿直、很好相处,他完成学业任务非常认真,他努力帮助同学辅导功课,是一名很善于带领同学们共同进步的人。”

心里有着一颗善良的种子,这颗种子正在朱旭东的身上发芽、壮大。“在得知朱旭东同学志愿服务的事迹之后,我们很受感动,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新时代青年学生的精气神,以及为国家、社会无悔奉献青春的星火光芒。”对此,科文学院党委副书记安仲森表示。


图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