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苔不会消失





  也许你不曾注意过,墙角里的青苔。
  春风拂面,它们趴在残旧的瓦砾中,粘在厚重的泥砖里,布满历史沉重的灰墙上,硬着头皮也要从石缝中撑出绿意。
  印象中的青苔,没有茂林的硕大气象,也没有百花的万千风采,在破墙断垣,残石乱瓦之上,其他植物都无法落脚,唯有青苔从墙缝里、泥瓦隙中奋力拱出,让绿色四处蔓延,在荡漾的春风中记录着比石头还坚硬的倔强。
  或许它们和他们一样,在这座被疫情摧毁近乎成为废墟城市中,逆行着。
  世界上很多事情是不需要描述和修饰的,仅仅记录本身就有一种力量,让人为之震撼和动容。
  “到疫情的前线去,到最危险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我们的地方去。”所谓“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袁枚笔下的青苔无法选择生长的环境,而他们却是主动请缨,自愿奔向生死逆境。“苔花如米小”,或许个人的力量很渺小,甚至微不足道,但并不代表他们没有青春,没有理想,更不代表他们没有精神风貌。“亦学牡丹开”,是谦逊亦是骄傲,更是乐观主义情怀和大无畏的牺牲奉献精神。
  基辛格在《论中国》中曾说:“中国总是被他们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但我觉得这话稍微有些片面了,因为最勇敢的人是少数,仅仅代表了一些人。而真正保护我们的,是一盏盏彻夜通明的白炽灯,是那几千名不屈不挠、无怨无悔的中国工人和无数朴实善良逆行者,他们或许不是最勇敢的人、也不是最善良的人,但一丝善念,一份勇气,聚小流而成江海。正是这些夜以继日、埋头苦干的,献出自己渺小力量的青苔,用自己单薄的身体,挑起了中国的脊梁。
  我们呼唤时代的青苔,呼唤时代的青苔精神,但我们仍需要做的,是不将青苔遗忘。或许您没有忘记,无数的中国工人,放下了年夜饭的碗筷,奔向泥泞的施工现场,“只要需要,我们不停地干都可以!”或许您没有忘记,河南的菜农小伙,把自家产的50吨蔬菜免费从河南拉到了火神山医院工地,他才刚刚还完贷款,而这些菜相当于他半年的收成;或许您没有忘记,湖州一位回收废品的老人,毫不犹豫地捐出辛苦攒下的一万元,“国家有困难,我就出一份力,我对得起我自己的心,请不要写我的名字。”……你看吧,那些平凡的、微不足道的青苔,一根连着十根,十根连着百根,连绵起伏,渐成气象。仿佛在坚强地呐喊,呼唤天亮、呼唤春天的热火,驱走瘟疫的阻挡。是他们,为武汉带来了春天的绿意,为整个中国带来了春天的温暖。是他们,让生命之光,燃烧在汉江的河床,升腾在中国的土地上。
  江南民间有句谚语:“三月青苔露绿头,四月青苔绿满河。”青苔正悄无声息地吐着绿,伸展着,变幻着。一点点,一丛丛,哧哧地笑着。不远处的春江,“江水绿如蓝”,那是青苔的大写意、大手笔,也是中国的新篇章。
  青苔不会消失,青苔不该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