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危为机开新局

——记疫情防控下的我校就业工作

  10月17日,江苏省理工类2021届毕业生秋季大型招聘会在学校体育中心举行。共有105家用人单位参会,提供3000余个岗位,供需比超过3:1。从9月份校园招聘季开始,截止10月27日,我校已举办30场线下大型组团招聘会、614场线下企业宣讲会,来校招聘单位数2068家,提供岗位数超过10万个。
  强化领导,化解就业难题
  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通过加强谋划、狠抓落实,努力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校园招聘模式,科学开放线下校园招聘活动等,我校积极应对新冠疫情和国家经济转型升级叠加影响造成的复杂严峻就业难题。
为确保毕业生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学校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分析和研究了疫情防控形势下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进一步完善了校院联动的工作机制,构建起导师、专业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全面参与的就业工作模式。与此同时,学工处还深入各学院了解2020届毕业生就业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梳理就业数据,编制就业工作调研报告,充分挖掘资源,开拓就业渠道。
  创新模式,畅通就业渠道
  根据"强化思想引领、提前精准谋划、充分挖掘资源、加强精细指导"的工作要求,学校相关部门和学院重点实施了推进就业工作的"三十六"计,即快速启动"三"项重点工作、创新推进"十"项云端就业服务、落实落细"六"项精准帮扶措施。
  针对疫情防控期间人员流动不便的客观形势,学校一方面积极主动与用人单位联系,调动导师、校友、合作单位等资源,加大招聘信息收集力度,确保了招聘服务不断线。相关数据显示,针对2020届毕业生,学校累计发布3832条招聘公告、983篇就业推送,组织11场综合类网络招聘会,发布702场空中宣讲会信息。
  另一方面,邀请名企HR和经验丰富的辅导员共33名担任专家导师,为学生提供贴心的在线咨询服务,通过在线互动问答和“1对1”在线咨询等方式,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创业指导等咨询辅导;采用网课形式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举办《军队文职人员招考政策宣讲》《公务员备考》《疫情下的求职心态调适》等讲座20余场,为学生提供在线就业指导服务。在校内外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校2020届毕业生工作逆势上扬,初次就业率高于去年同期,毕业生到国防军工单位就业的人数也高于去年同期。10月21日,国务院督查组(江苏)毕业生就业工作座谈会在南京举行。作为江苏省9所部属高校中的唯一代表,学校会上作的典型经验发言得到了与会者的高度认可,相关经验经过提炼和汇总后,后期将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尽早部署,谋划明年工作
  进入下半年,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为尽早部署和谋划2021届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学校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中心暑假期间就召开专题研讨会,分析形势、理清思路、制定措施、分解任务。具体做法:一是“坚持走出去”。学校主动对接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人才需求,加强与各地人才交流中心、行业协会的密切联系,先后参加了南京市“战役情促就业十万研究生宁聚行动”、无锡市“2020太湖人才峰会”、“泰州市人才高峰论坛”等工作会议,对接政府部门组团到校开展招聘活动;二是“苦练真本领”。举办了2021届毕业年级辅导员就业工作能力提升培训班和生源统计报送工作专题辅导,通过专家讲座、素质拓展训练、优秀辅导员主题分享、小组讨论以及国防军工单位参访等多种形式,不断增强毕业班辅导员的使命意识和职业能力,为有效推进2021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夯实了基础。
  为确保各类校园招聘活动的有序开展,学校在新学年开始前制定了《南京理工大学2021届毕业生校园招聘实施方案》,对线下招聘会的规模、参会人数、单位进校审批、学生进场等都做了明确要求,从制度和措施上保障了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毕业生校园线下招聘工作的顺利开展。
  学校采取严格的管控措施,可以准确掌握每场招聘会、宣讲会的参会人员信息,做到全员掌控和管理。招聘会结束后,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中心还将参会学生名单反馈给学院,帮助学院了解学生参会情况,为学院进一步精准做好就业指导奠定基础。
  强化担当,输送优秀人才
  作为一所有着优良办学传统的理工院校,学校的就业工作始终坚持着“国防优先”的原则,积极为国防行业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暑假期间,组织开展了以“弘扬献身精神,勇担时代使命”为主题的第十七期国防行(名企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走访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中国航发集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及其下属近30家国防单位,详细了解用人单位校园招聘计划和对毕业生的素质能力要求,为拓宽学生就业渠道、提升学生就业质量提供有力支撑。此外,学校还建立了“国防单位就业对接群”,利用网络及时推送国防就业信息。
  精准匹配,加强推荐指导为实现精准就业,学校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意向分类梳理,动态掌握各类就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毕业生就业工作前置考量,针对求职、考研、出国、考公(选调)、参军等各类人群采取不同的工作方案,精准施策。准确掌握每一位毕业生的就业意愿,建立毕业生求职意愿信息数据库,同时深挖线上线下就业招聘岗位信息,根据用人单位提供的工作地点、岗位要求、薪酬待遇等关键点,与学生就业意愿进行匹配,精准筛选出有效就业信息推送给学生,有效提升人职匹配度和学生签约成功率。
  针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残疾、湖北籍、52个贫困县生源未就业的毕业生,学校建立各类就业困难学生库,实施“一对一”帮扶,落实“一人一策”帮扶举措,努力确保困难群体毕业生就业率高于学校平均水平。
  2021年,学校围绕学生工作“力争走在全国高校前列”的目标,创新工作模式和方法,积极有序推进毕业生工作,为国家工业化、信息化和国防现代化贡献南理工力量。(学生工作处 周双喜 朱海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