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抗疫实践作为思政教育生动教材
———潍医附院援鄂医疗队先进事迹报告会侧记


张勇

范春华

丁良成
本报记者 王珍 徐安娜
白衣执甲,最美逆行。6月2日,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援鄂医疗队先进事迹报告会在我校图书馆报告厅举行。驰援湖北一线的战“疫”英雄代表、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张勇、范春华、丁良成为我校师生讲述他们的抗疫故事。三位抗疫英雄用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一幕幕动人的画面,再现了他们从临危受命到艰苦鏖战,再到载誉而归的感人经历和心路历程,再现了全国上下众志成城、驰援武汉的壮丽画卷,给师生上了一堂非常生动精彩的思政大课。
这是一场大爱无疆的逆行
负重逆行,方显英雄本色;关键时刻,彰显使命担当。
“武汉抗疫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是医生,也是战士。”临危受命的武穴分队队长张勇是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48岁的他是援鄂队员中年龄最大的一位。
张勇所援助的医院医疗条件比较艰苦。面对未完工、没有有效的电源供应,没有有效的后勤支援措施的艰苦医疗环境,他动员队员将自身携带的医疗物资全部捐献出来,对病区内外进行改造、建立物资转运和储备渠道,组建质控及院感团队,同时积极开展对病人的人文关怀,通过对电路改造,为病房配备小太阳,让病人在2月的湿寒中感受到温暖的情谊。
在武穴医疗队病区,收治重型患者占比42%,患者病情无普通型转重型、无重型转危重型,中医治疗100%,管理的武穴市妇幼保健院一病区在五县市中率先清零。病区患者全部治愈、零死亡、医疗差错零发生、工作人员零感染、院内感染零发生、“这个‘零’分,就是满分!”张勇自豪地说。
38岁生日带爱出征。
2020年3月8日是事业发展部主管护师范春华38岁的生日,这天,她逆行出征驰援武汉,没有家人庆祝的生日,却多了战友的陪伴。她说:“同行的5位战友,有的抛下身患重病的老人、有的推迟婚期,穿上这件山东医疗队队服,就赋予了我们责任和担当,给予了我们勇气和力量。”回想起在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的日子,范春华几度哽咽。
范春华所在的病区里有位情绪低落的患者叫林康,身为医生的父亲感染新冠病毒刚刚去世,爱人也感染了住在另一家医院。家里只剩年迈的母亲和9个月大的女儿。得知林康的情况后,她在上班时每天都会给他带一颗糖,也会抽时间陪他聊天、开导他,直到林康康复出院。
4月14日,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支援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的5名医护人员平安返潍。范春华收到了林康寄来的包裹,是一个印满樱花的保温杯,林康发信息说:“范范姐,你在武汉奋斗了一个春天,却没有见过武汉的樱花……”范春华捧着杯子泪流满面,在她心里这不仅是一个杯子,而是让她终生难忘的2020年武汉的春天。
青春因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
“17年前的‘非典’时期,‘90后’是被保护的孩子。如今,我们长大了。”重症护理科大夫丁良成大年初二接到援鄂通知后激动万分,他恨不得立刻奔赴前线。“我的父亲曾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这次,轮到我上战场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我责无旁贷。”大年初四,他与同事踏上征程。
“过去,有人说我们是娇滴滴的一代;如今,我们跟随前辈的脚步,成了抗疫一线的主力军。”作为医疗队中最年轻的丁良成总是抢着脏活、累活干,虽说是在寒冷的冬天,他的防护服总会被汗水打湿,护目镜上也布满了雾气,耳朵鼻梁压得疼痛难忍……“任何一个患者我们都不轻言放弃,只要有一丝希望,就要全力以赴。”一大批抗疫一线的青年医生践行责任、不辱使命,广大青年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青年是好样的、是担当大任的。
“经过抗击疫情的洗礼,我们90后长大了!”如今,丁良成已经返回工作岗位,回到了熟悉的重症病房,继续与死神战斗。
这是一次震撼心灵的洗礼
台上,深情讲述;台下,泪眼婆娑。一个个质朴闪光的故事,更是一次次震撼人心的精神洗礼。
现场的师生纷纷表示,援鄂医疗队队员用精湛的医护技术和勇于担当的无疆大爱,在抗“疫”一线书写下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他们是抗击疫情的战斗英雄,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他们,是我们心中真正的英雄”。物电学院学生睢志远听完报告会后说:“他们铿锵有力驰援武汉的态度,他们视死如归、顽强拼搏的精神就像一道耀眼的光,直抵人心、让人泪目、使人钦佩。他们中有人是年迈老人的儿子、有人是两个小孩的父亲、有人是即将举办婚礼的青年……他们都有着自己需要陪伴的人,但是他们在人民需要的时候毅然决然地离开自己的家庭,前往战役前线。他们众志成城,抗击疫情,“任何一个患者,我们都不轻言放弃,只要还有希望,我们就会奋战到底!”我作为一名大学生,会带着内心的这份感动,在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上,努力践行他们顽强拼搏的精神,让自己也成为一颗为人民服务的螺丝钉。”
经管学院学生党员李春晓讲到,“丁良成作为青年先锋的代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要时刻谨记习总书记的教导,‘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是我们新一代青年的精神支柱,争做‘开拓者,奉献者,奋进者’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作为一名学生党员,我会用实际行动证明决心,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美术学院学生李新爽聆听医疗队员的感人事迹后,感慨万千,她说:“恶劣的医疗环境、庞大的感染人数并没有击败他们,而是更加鼓舞了他们的斗志。我更加为自己参与抗疫工作感到自豪,在与其他志愿者们共同为一个目标奋战时,让我感受到的并不是病毒的可怕,而是一份份温暖与感动。作为新时代大学生的我们一起行动起来,通过不同方式参与了此次抗疫,在不同的岗位共同来为抗疫作贡献。”
报告会在线上观看的学生中引起了热烈反响,蓝山兰说,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英雄,而战斗在一线的医护工作者就是此时的英雄。正是因为有他们的拼尽全力,我们才有了现在的安定的生活。我们身为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要勇担重任,不骄不躁,将个人的发展融入新时代的浪潮中,志存高远,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努力做好新时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寒时说,“哪里有什么岁月安好,只不过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听了三位医护人员的战‘疫’故事后,我为他们的奉献精神感到敬佩。在关键时刻,他们毅然挺身而出,用自己的力量撑起一座城,为他们的精神点赞!”
这是一堂鲜活的思政大课
疫情防控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抗击疫情更是一本生动的教材。三位抗疫英雄的一张张照片、一段段视频、一个个故事、一串串回忆,带领师生越冬、经春、入夏,再现了4.2万名医护人员逆行出征,驰援湖北,为取得疫情重大战略成果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给我校师生上了一堂非常生动精彩的思政大课。
学校党委书记孙文亮在与医疗队成员座谈时指出,“穿上‘战袍’,你们是舍生忘我驰援湖北抗疫的白衣战士,载誉归来,你们登上讲台就是思政园丁。我们的‘开学第一课’就是要以此引导广大师生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充分感受中华民族历久弥坚的强大精神力量,深入理解家国一体、同心同德的深刻涵义,切实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之中。
同学们为医疗队员们的深情讲述而感动,为医疗队员们点赞,为伟大祖国、伟大人民点赞。防控疫情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展现了一个大党的责任、一个大国的实力,也充分彰显了一个英雄民族永不磨灭的坚韧与不屈。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王晓琪同学说:“此生不悔入华夏,来世还做中国人。爱国,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扎根于每个人心底的神圣,是一份燃烧在中华儿女内心深处的情感火苗。我们要将个人发展融入到国家和社会发展中去,让青春在磨砺中出彩,让人生在奋斗中升华。”
学校将不断强化疫情防控下的思政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将全民战“疫”作为思政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教材,引导广大师生以援鄂英雄为榜样,把抗疫精神融入到学习、生活和工作之中,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奋力开创潍坊学院发展新境界,为加快建成优势特色突出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贡献力量,在疫情大考中书写一份优异的潍院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