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简高校 APP 让智能化真正服务教育
简短说明
精简高校 APP??让智能化真正服务教育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 各种功能的手机软件和小程序也便利了我们的生活。 然而, 这种原本根据用户意愿所下载的应用软件被国内的某些大学堂而皇之地写进了“学生手册”。 诸如“到梦空间”等提供各种服务的校园 APP 已成为学生必备的“学习助手”。
这种现象看似很好地响应了前几年所倡导的“互联网 +”新形态:将互联网与教育联系在一起,以此达到教育过程高效化、教育手段智能化、教育效果显著化的理想状态。 但这些不断兴起的软件开发项目, 带来的不只是商业市场的竞争, 更有不同产品服务功能的重叠以及低廉的开发成本所导致实际应用中的种种问题。
为了管理的 这种现象看似很好地响应了前几年所倡导的“互联网 +”新形态:将互联网与教育联系在一起,以此达到教育过程高效化、教育手段智能化、教育效果显著化的理想状态。 但这些不断兴起的软件开发项目, 带来的不只是商业市场的竞争, 更有不同产品服务功能的重叠以及低廉的开发成本所导致实际应用中的种种问题。
为了管理的方便统一, 某高校在新生刚入学时便要求下载安装“到梦空间”APP,该软件用于日常上课签到、 校内活动参与情况的记录以及重要事宜的公布通知。 值得关注的是, 软件上的每一项应用功能都会与学生的在校学分直接挂钩, 这就意味着每一位学生都不得不下载软件。但在实际使用中,它的表现却并未有理想中那样便捷与智能。 有同学反映为了刷活动挣学分,自己无法静下心来学习,学习效果大打折扣。而且受网络信号、版本更新等因素影响,这些软件时不时会出现卡顿、 系统崩溃和错误评判的情况。 除此之外,某些高校还存在使用特定的付钱 APP、热水 APP,甚至是洗澡 APP 的现象。 这类软件美其名曰“生活助手”, 实际上却增加了学生学习生活的负担。 长此以往,整个大学生活也将会被这些软件不必要地细分化,变得支离破碎。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升级与推广, 从前被视为高精尖的软件开发技术也已逐渐成为普通软件公司的基本业务。 开发成本的减少就可能导致软件开发者对产品创新的忽视。 因此,这也就造成了同类功能 APP 在应用商店里的大量涌现。低廉的制作成本除了带来“量”的无限增加,同时也会引起“质”的不断降低。 制造者只是简单地复制技术, 却不注重不同产品在开发中存在的内在缺陷。 而这些缺陷也很容易在实际使用中给用户带来诸多不便。
值得一提的是,大多数高校 APP 在使用前均需要学生注册登录并对其设置使用权限, 而对于许多缺乏社会经验的学生来说,这些隐蔽的“陷阱”往往会将自己的个人信息有意无意地泄露出去。 一旦这些信息被不法人员非法利用, 造成的后果将难以想象。 类似的隐私泄露案件在当今的网络时代并不少见, 对于每一位公民来说,保护个人隐私不仅是维护自己的权利,也
有效避免了相关犯罪的再发生。
我国在《教育规划纲要》中提出,教育工作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高校 APP 存在的诸多问题,亟需学校方面建立反馈机制,充分了解学生意见并听取相关建议, 切实改进管理制度问题。 精简高校 APP, 避免其先入为主地影响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让科技智能化时代的成果真正惠及教育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