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疆教师孔德琴 :带着“春天”进和田

简短说明
援疆教师孔德琴 :带着“春天”进和田 她站在和田市第五小学的讲 台上,声音时高时低,仿佛山间的 清泉缓缓流过。 “一棵树,为什么是‘棵’呢? ‘木’就是树,凡是这个偏旁的字, 都跟‘树木’有关联 ……”她绘声 绘色地向援疆团的学生讲解着教 学中的技巧, 简单几句话就勾勒 出文字丰富的内涵。 她穿着朴素,语调温婉,笑起 来眼睛弯弯,明亮又温暖,一种亲 切的感觉显露于举手投足间。 她叫孔德琴, 是淮南师范学 院汉语言文学系副教授、 九三学 社淮南师范学院支社副主委。 而 如今, 她又有了另外一个特殊的 身份—— —援疆支教带队教师。

    她站在和田市第五小学的讲 台上,声音时高时低,仿佛山间的 清泉缓缓流过。

    “一棵树,为什么是‘棵’呢? ‘木’就是树,凡是这个偏旁的字, 都跟‘树木’有关联 ……”她绘声 绘色地向援疆团的学生讲解着教 学中的技巧, 简单几句话就勾勒 出文字丰富的内涵。

    她穿着朴素,语调温婉,笑起 来眼睛弯弯,明亮又温暖,一种亲 切的感觉显露于举手投足间。 她叫孔德琴, 是淮南师范学 院汉语言文学系副教授、 九三学 社淮南师范学院支社副主委。 而 如今, 她又有了另外一个特殊的 身份—— —援疆支教带队教师。

 尽心尽力,知识援疆送春风

    “2019年春天,在和田。 ”4月2 日, 孔德琴在微信朋友圈中发布 一则动态。 那段时间,她和96名学 生一起, 踏上了新一轮的援疆支 教征程。

    “孔老师总是奔波在每一所 支教学校, 有时连节假日都不能 休息。 ”这是学生们对于孔德琴最 真切的反馈。

     周一至周五, 孔德琴每天都 会去支教学校听课, 然后回到住处整理资料, 一张张查看学生提 交的工作总结, 分析管理工作情 况和对策, 对每一项工作都要求 尽善尽美。

     “想去和田主要是出于对和 田地区教学现状的考虑, 这边确 实需要大批国语教师。 ”和田地区 执行全面国语教学还不到两年, 作为从事汉语言教学和研究的教 师,孔德琴希望运用专业知识,在 支教学校的国语教学中发挥一定 的指导作用。 “我每周要把每所学 校都要巡看一遍,听完一节课,评 一节课,现场指导,寻找切实有效 的方法, 及时解决教学中遇到的 问题,和学生们共同进步。 

     周末休息时间,孔德琴也并 不 得 闲—— —召 集 各 个 支 教 学 校 的学生负责人开会、进行集中教 学 辅 导 …… 而 在 谈 到 日 常 的 工 作、生活安排时,她却云淡风轻, 仿佛“三点一线”生活着的不是 自己。 “孔德琴教授自3月初到和田 以来, 对每一位支教学生都精心 指导, 很多学生的教学技能进步 很快。 ”援疆支教临时党支部书记 武以海提

    到自己的这位同事时赞 不绝口,“积极热心, 工作成效显 著, 受援学校都对她表示高度赞 誉。 ” 

    而九三学社师院支社主委许 馨也表示:“自学校开展援疆支教 工作以来, 九三学社师院支社先 后有祝亚峰、 孔德琴两位教师参 加援疆支教, 她们积极投身对口 支援、服务国家整体战略;立足本职本责,创新工作方式应 对困难和挑战,全力以赴 完成援疆支教任务,展现 了九三学社社员 的 优 良 形象。 ”

    “教育者,非为已往, 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 ” 孔德琴深深地领 会 这 一 点, 她从内心期待着自己的尽心 尽力能够为和田孩子们的未来、 为和田地区的未来播下种子,送 去春风。 

身处异乡,关怀备至显深情

     4月21日星期天,支教学生彭 剑霞来到新疆一月有余, 但这一 天却是个特殊的日子。 那天中午, 她和一些同学一起来到了孔德琴 在和田的“家”,那是和田教育局 为援疆教师安排的宿舍。 

    孔德琴的家不大, 屋内大小 物品被排放得整整齐齐、 依次排 开,整洁明亮。 桌上放着一个记事 本, 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文学 知识、日程安排、购物清单……一 进门, 彭剑霞便看见孔德琴在小 厨房里旁忙得不亦乐乎。

    学生们赶忙上前帮老师打打 下手。 等到菜摆满桌,孔德琴招呼 着让他们赶快坐下:“你们先吃 着,一会都凉了,还有两道菜呢, 我再去炒。 ”

    “够啦,够啦,老师您快过来 和我们一起吃! ”

    “不多不多,你们来到新疆那 么长时间,都想念家里的饭菜吧, 老师做的也不知道合不合你们口 味……” 

    茶余饭后, 孔德琴和同学们 唠起了家常, 向同学们分享着在这里的所见所闻, 热切地询问着 学生们教学方面的困难。

    彭 剑 霞 说 :“每 当 回 想 这 件 事,仍是无比地感动,这种感动不 仅源于老师对我们的关怀, 更是 像母亲一样的照顾。 ”

情暖和田,一举一动是真心

     她如良师一般鼓励着和田的 孩子。 

    “同学, 你听不太懂普通话 吗? 老师慢慢讲给你听 ”。 

     在和田一所中学听课时,孔 德琴观察到, 一个坐在后排的男 生没有开口读词语。 “你今年多大 啦? ”她弯下腰,半蹲在男生旁边 问道。 男生说不清,害羞地把学生 证拿出来给她看, 孔德琴搂住他 的肩膀,她在之前就得知,新疆的 学生, 年纪越大, 国语水平就越 差,“如果在汉族的话, 你的生肖 属龙, 在中华传说中是很厉害的 神兽。 ” 她在手机中翻出龙的图 片, 男生看到后开心地搂住她的 手臂。 孔德琴看着这个刚认识自 己就充满善意的孩子, 眼睛流露 出温暖的光芒。

     她像母亲一样呵护着和田的 孩子。

     在 孔 德 琴 住 处 边 有 一 条 水 渠。 天快黑时,忙碌一天的孔德琴 刚走出房间, 就看到有四个孩子 站在水里,准备蹚水。 孔德琴慌忙 大声喝止,让他们上来穿好鞋子, 后才知道, 他们的家都在水渠对 面,因为天要黑了,只有蹚水才能 尽快到家。 为了保障孩子们的安 全,孔德琴不顾疲倦,绕了很远的 路,终于把他们送到村口。 

    真情的力量可以直达人心,孔德琴幸福地回忆道:“天黑了, 孩子们走着走着就拉住我的手, 他们那种像对母亲一样的依偎, 让我深受触动。 ”

 心怀赤诚,漫漫长路也豪情 

    援疆是一种使命, 是一种责 任,更是一种情怀。

    没有明媚的阳光, 没有漫野 的花香,黄沙弥漫,风起处遮天迷 地,灰黄常是和田春天的颜色。 由 于天气干燥,环境恶劣,身体经常 会出现不适, 可是孔德琴却认为 这里的春天是那么的美丽。

    “我从不后悔来到这儿。 ”孔 德琴愈加坚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 的,“无论是对于我个人, 还是对 于和田的这些孩子来说, 都是一 件珍贵而有意义的事情。 ”

     “人隔千里路悠悠,未曾遥问 星已愁,请明月带问候……” 每当孔德琴思念家人时,一 曲《明月千里寄相思》总会萦绕在 她耳畔。 父母在,不远游,可是此 去援疆,路遥山高水长,对于孔德 琴来说, 在心中始终放不下的就 是父母。

     “父母身体年迈,身为子女却 不能陪伴左右, 这是我在外最大 的牵挂。 空闲时,我就会往家里打 电话。 ” 孔德琴翻看和母亲的合 照,“有时会草草地结束对话,担 心一不小心就会把思念的情绪泄 露出来,惹得家人担心自己。 ”她 细细端详着照片, 一层莹莹薄雾 蒙住了瞳孔。

     “对于我而言,来到边疆才真 正地感受到祖国的发展对边疆人 民的意义, 教育对于民族团结的 意义! ” 孔德琴满怀着热情地说 道。

     远处的昆仑山蒙上轻柔的白 色纱巾, 屹立在戈壁的胡杨林享 受着沙石的摩挲, 近处的鸟儿兴 奋异常,扑腾着挥动翅膀,和田的 “春天”真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