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受阅 终生光荣

记国庆70周年庆典联合军乐团成员、我校计算机工程学院王飞跃同学

天安门广场前,他一身军装,英姿飒爽,五个小时,演奏60首曲子,每首曲子之间只间隔几秒,没有任何休息时间……他却没有感觉到些许辛苦,他的内心一直澎湃着激动和兴奋,因为他知道这是他一生最光荣的时刻!

梦想出发的地方

“热烈欢迎国庆70周年庆典受阅战士王飞跃载誉归来!”鲜红的横幅在蚌埠学院主干道的法国梧桐树间拉起。这天,2016级软件工程班的王飞跃同学完成了他两年的从军任务,光荣重返校园。当他踏进学校大门的瞬间,曾经的点点滴滴涌上心头。

“虽然之前只在学校待了一年,但一想起仍然是回忆满满。”提起曾经的大学生活,王飞跃嘴角微微上扬。大一时王飞跃对篮球情有独钟。篮球场上经常能看到王飞跃的身影。在学校“新生杯”篮球赛中,王飞跃被人重重地撞倒在地,导致手臂大面积擦伤,队友将他扶起来之后,王飞跃却没有下场,而是选择了继续和队友并肩奋战,最终取得了第四名的好成绩。“其实我认为体育竞技最吸引人的是那种和队友一起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团结合作、拼搏奋斗的感觉。”王飞跃说,“我最喜欢的篮球明星是斯蒂芬·库里,他从受伤到逆袭,那种毅力与坚持一直感染着我。”

王飞跃和室友们的感情很深。那年应征入伍时,室友们将他送到车站;如今他重返校园,在车站等候他的仍是当年那群室友。这份兄弟情从送他入伍到迎接他回学校,一直都在。大家相处时间虽短,却情深潭水。谈及和室友的成功相处之道,王飞跃直言必须真心想着对方,才能换来深情厚谊。让王飞跃记忆犹新的是,有一次他的室友汤亚胸痛剧烈,情况非常紧急,王飞跃给辅导员打过电话后,背起室友就奔向学校门口,打车去了医院。检查结果是气胸,需要做手术,当时王飞跃又着急又心疼室友,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但是在辅导员到达之前,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一个人办了所需的手续。“他虽然平时大大咧咧的,但是关键时刻总是第一个冲上去帮别人。接他回学校那天,我们就像接家人回家一样。”汤亚笑着说。

应征入伍并非一时冲动,心中早已埋下参军入伍的种子。王飞跃的爷爷曾经是一名军人,参加过多次重要战役,为新中国解放奉献了自己的力量。王飞跃的父亲曾经参加过空军选拔,因为体检有一项不合格,无缘应征入伍,留下长久的遗憾。受爷爷和父亲的影响,少年时王飞跃心中的军人梦就已萌芽。大一军训时,王飞跃在每天的训练中都以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认真做好每一个动作,军训成绩优异,被评为“优秀学员”。2017年9月,遇到应征入伍的机会,王飞跃毫不犹豫地报名并通过了选拔,踏上了他的军旅征程……

滚烫而难忘的时光

“好男儿从军习武志四方,伟丈夫投笔从戎报国家。”在一个平常的夜晚,王飞跃挥别亲友,坐上了前往河南洛阳的K360次火车。

“在部队的第一个晚上,我一夜未眠。”王飞跃回忆道,“陌生的地方,陌生的人。说实话,我的内心是非常恐惧的。”对于未知的明天,王飞跃内心既紧张又期待。一夜的辗转反侧后,王飞跃正式开始了他的新兵连生活。

然而,新兵连生活刚开始没几天,王飞跃就撞到了“枪口”上。初到部队时,排长就再三强调不能浪费粮食,但是王飞跃并没有将排长的话放在心上。有一次,他把没有吃完的半个馒头扔进了泔水桶,被排长看到后,排长要求他将馒头捡起来吃掉。王飞跃内心非常抗拒,但是他不得不把馒头从泔水桶里捞出来,强忍着恶心将馒头咽进肚子。现在回想起来,王飞跃却是一脸的笑意:“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浪费过粮食,就算是一口馒头我都没有扔掉过。”

部队严格的纪律磨平了王飞跃的棱角,教会他的不仅仅是优良的习惯更是钢铁般的意志。新兵连的最后几天,在新兵们向首长汇报演出排练时,在寒冷的雪地里,其中一项是每个新兵端着十斤的刺刀,用同一个姿势保持五分钟。而就在王飞跃快要坚持不下去时,排长紧紧握住了他的手,告诉他要坚持。那一刻,他浑身充满了力量,咬了咬牙,稳住了自己颤抖的手,坚持到了最后。正式汇报演出结束后,王飞跃获得了“训练标兵”的称号,这是他入伍以来第一次获得荣誉。

三个月的新兵连生活即将结束时,王飞跃偶然得知文工团正在纳新,出于对音乐的热爱,他参加了文工团的面试。经过层层选拔,王飞跃凭借优秀的表现被火箭军军乐队录取,成为一名次中音号手。

由于王飞跃没有专业的音乐基础,要想练好吹号,只能下苦功夫。刚开始是练习气息,“这件事就跟唱歌是一个道理,吹号子要学会用腹部吸气而不是胸腔。”王飞跃说。为了能够更好地对气息进行控制,他每天练习“吹纸”,用吹出的气来使白纸一直保持一个角度或者使白纸贴在墙上不掉下来。

吹号对嘴上功夫的要求很高,当他能够熟练的控制气息后,开始练习吹号嘴,“吹号嘴为的就是能够锻炼我的嘴皮子和嘴部肌肉的耐力,刚开始只要求把号子吹响,后来就要求吹出的气息能够均匀绵长,这样才能吹出好听的曲子。”王飞跃如是说道。

日复一日的吹号嘴练习使王飞跃的嘴巴上渗出血,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血圈”,这“血圈”一直伴随着他,直至他能够非常轻松娴熟地吹出整首曲子。另外,由于自身牙齿的问题,吹号练习对于王飞跃来说更是难上加难。期间他曾找到自己的师傅表达了想要放弃号子转而学习萨克斯的想法。而师傅却以“这不是你学习条件的问题,完全就是你不想练”为由拒绝了王飞跃。再苦再累的训练都没有掉过眼泪的大男孩,却因为师傅的一句话委屈地落了泪。虽然觉得委屈,但是为了向师傅证明自己,王飞跃抱着“只要练不死就往死里练”的念头,一个人默默地跑到后山上发了狠地练习。功夫不负有心人,王飞跃的进步越来越快,甚至很快比其他自身条件更好的人吹得还好,这也为他日后参加国庆大典的演奏打下了基础。

除了高强度的演奏训练,他们还要接受各种各样的磨砺,以淬炼成钢。2018年8月底,王飞跃所在的火箭军军乐队前往四川宜宾进行基层生活体验。据王飞跃回忆,在四川宜宾时,生活在拥挤的军营区,不足三十平方的房间里住了十二个人。他们的工作是在山里进行,一般都是早上天还没亮就进山,每次不到半天时间,军用口罩雪白的滤芯就变成了黑色。王飞跃每天的工作是编钢筋、抬模板、钢筋混泥土被复等。“有一次,我和战友两个人抬钢模板,因为口令不一致,导致钢模板砸在了我的脚上,那种痛到麻木的感觉到现在都记忆犹新。”王飞跃笑着说,即便事后前往了医院,依旧没有保住自己的“指甲盖”。恶劣的环境、艰苦的工作、身体受伤……他都没有过抱怨,从他的眼神里,能够看到的只有坚定。

“我始终坚信只要坚持就会有收获。”事实上,王飞跃的确做到了。2018年,王飞跃凭借出色的表现荣获“优秀义务兵”称号,这不仅肯定了他所付出的努力,更是他作为一名军人的骄傲。

阅兵,我准备好了

“当时根本没想到自己会通过选拔,除了激动,更多的是感动荣幸。”回忆这一切,王飞跃脸上始终洋溢着喜悦,幸福的瞬间仿佛就在昨天。

2019年1月,解放军军乐团选拔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典参与演奏的联合军乐团,选拔方式是录制两分钟的吹奏视频递交到解放军军乐团。王飞跃在选拔中凭借平日的苦练和出色的发挥,从全军200多万人中脱颖而出,光荣成为庆典乐队方阵中1300余人中的一员。

2019年4月底,王飞跃跟随自己所在的火箭军军乐队前往北京昌平训练营基地进行了为期两个多月的训练,每天早上六点开始,晚上八点结束。然而这两个多月的训练才只是整个训练工作的“热身”。

7月,他们前往北京阅兵村进行为期三个月的集训。三个月要背住60首曲子,相当于平均一天半就要做到熟练地演奏一首曲子。不仅如此,60首曲子的先后顺序也要牢牢记住,不能出一点差错。除了吃饭、睡觉,其他时间都是在训练。每天高强度的训练,王飞跃也有要撑不住的时候,但是每当他想到自己身上的责任,国家对他们的期望,再苦再累,都咬咬牙挺过来了。“那时候真的很辛苦,但是现在想起来那三个月,大家拧成了一股绳、齐心协力为国争光而拼搏,这是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美好时光。”王飞跃说。

集训虽苦,但有一段温暖的小插曲让王飞跃没齿难忘。高强度的训练打不垮他的意志,但是他的身体不乐意了。王飞跃得了重感冒,高烧不退,在这个时候,严格的师傅却在繁忙的训练中抽出时间帮他请假、买药、打饭,不知道来回跑了多少趟。“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他是我一辈子的师傅。除了父母之外,我真没想到还会有人对我这么好。”王飞跃动情地说道。师傅的关爱与鼓励让王飞跃倍感温暖,也为他接下来的训练增添了动力。

时间如白驹过隙,三个月的集训即将结束。这三个月他们不止是训练,还进行了68次阅兵用曲排练、20多次庆典全要素合练。庆典的前几天,一共进行了3次正式的彩排。由于彩排需要封锁部分路段,为了不严重影响交通,所以彩排在晚上进行,从晚上到第二天凌晨,每次彩排都是一个通宵。王飞跃感慨说,漆黑的夜晚,彩排的地方灯火通明,吹着响亮的号角,没有疲惫只有激情。

庆典前一夜,王飞跃和战友们兴奋地迟迟没有入睡。“那天晚上是激动多于紧张的,因为几个月的训练下来,所有的演奏都已经烂熟于心了,手指和嘴唇都形成了肌肉记忆,我们想出错都难。”

10月1号当天,王飞跃和战友们凌晨三点多就起床准备,四点从阅兵村出发,七点开始阅兵候场。北京时间上午十点,国庆大典正式开始,当1300人一起吹响第一声号角时,王飞跃的眼泪就忍不住地从眼眶里“跳”了出来,眼泪中有兴奋、感动,但更多的还是为祖国感到自豪与骄傲。大典当天,王飞跃和战友们的演奏一共持续了五个小时,他们站立了五个小时,吹号子吹了五个小时,一共演奏了60首曲子,其中4首号角,56首乐曲,每首乐曲之间只间隔几秒钟,完全没有任何休息时间。

“当时投入到麻木了,并没有觉得累,当演奏结束后,我走下来那一瞬间,整个人都站不住了。”王飞跃说道。大典结束后,联合军乐团获得了习近平主席的通令嘉奖。

退伍不褪志,退役不褪色,部队生活在他身上烙下的印记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退,反而在他身上沉淀下来,使他以更加坚实的脚步踏上未来之路。

面对接下来的大学生活,王飞跃充满了憧憬,但也有些焦虑。时隔两年,当年的同窗都已积攒好知识技能,随时准备毕业踏入社会。而自己却不仅要抓紧时间温习大一的功课,还要尽快适应校园生活,投入到新的学习中去。

“但是,我相信自己能够做好!”说这句话的时候,王飞跃的目光依然是那么自信、那么坚定,让人想起那个站在天安门广场上英姿勃发的翩翩少年。


图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