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中心

厚重农大|“农大红”开花了,也揭开了75年前那段烽火往事!

75年前的流亡办学之路,一段颠沛流离的烽火往事。

简短说明
  春日在河南农业大学龙子湖校区绽放的一丛丛牡丹花,丰满鲜艳的花瓣,绚烂艳丽的外表,夺人眼球,惹人怜爱。但是在这绚丽的牡丹花的背后,却隐藏着一段悲烈的的故事。今日的美丽,昔日的壮烈。鲜红花瓣的背后是一代代农大人热血的浸染。正是因为看到今日的繁华,追忆昔日,更能感受到农大人心中的那颗充满使命与担当的红心,那荡气回肠的豪情壮志。一张张精美的图片,加上充满感染力的文案,和精致巧妙的排版搭配在一起,构成了这篇心意满满的微信。   1939年5月,由于战争,当时的农学院从镇平迁至嵩县潭头镇(今属栾川县)。1944年4月,日军发动河南会战(即中原会战)。5月11日,日军攻占嵩县县城并向潭头进攻。5月12日

又是人间四月天

在河南农业大学龙子湖校区教学楼西侧

一片不大的花圃里

一株株牡丹枝繁叶茂

一朵朵硕大的花朵竞相绽放

白的、粉的、红的、紫的

可谓花团锦簇

吸引着赏花人啧啧称赞



很多人喜欢这片盛放的牡丹

却不知这批牡丹花开灼灼背后

藏着一段可歌可泣

荡气回肠的抗战回忆。

时间回溯到那个中国近代最悲烈的时代


  1937年七七事变后,河南省政府决定河南大学外迁。同年12月,农学院迁往镇平县城北的安国城。

  1939年5月,日军发动襄东会战(即随枣会战)。5月10日至12日,桐柏、新野、唐河相继沦陷,当时的农学院从镇平迁至嵩县潭头镇(今属栾川县)。潭头是个小盆地,四面环山,交通不便。农学院的教室、实验室、学生宿舍和图书馆都设在谭头镇以北的大王庙村,教职工则住在潭头镇内,在此办学5年。

(旧照片)

  1944年4月,日军发动河南会战(即中原会战)。5月上旬,日军开始进攻洛阳,嵩县吃紧,致使农学院的经济来源继绝。5月11日,日军攻占嵩县县城并向潭头进攻。5月12日上午,全校师生离开潭头向南转移,学生集中到距潭头约22公里的大清沟,教职员集中到距潭头约18公里的重渡沟。在此次转移过程中,学院遭受了惨重的损失,农学院院长王直青、教授段再丕、职员李应坤、图书馆员石如璨和一些工人被俘,助教吴鹏遇难。

  据已故校友徐正斋生前追忆可见当年日军的残暴 和学院遭受的惨重损失。“潭头事件前,院长、教授和部分职员爱护图书仪器,不肯提前离开。日军自东北山下来,守在村中的院长、教授、助教等全部被俘。当时助教吴鹏、教授段再丕,身上各背经纬仪一架。吴鹏为保护这部仪器,挣扎躲避,与一日兵撕斗,被另一日兵杀害。石如璨遭日军惨打,倒在地上,王直青院长、段再丕教授被迫为日军担挑运输。

  “日军离潭西上,王直青院长身背钢枪5支,和校工吴锡芳同行,两人双手各提一篮鸡蛋。50岁的段再丕肩负钢枪一大捆。两位老人在潭头秋扒30里道上惨遭毒打,王院长在秋扒附近的羊肠小路陡岩处猛然跳下,滚到河边大石旁,日军连发两枪,认为王老已被打死,继续前进。一天后,潭头附近一青年看见了王老跌岩时被风吹掉的礼帽遗落在路旁,又往南一瞧,见岩下有人,随即跑下,后有一老人认出这是大王庙村的王院长,二人把王直青轮流背送潭头。

(旧照片)

  “段再丕身负大捆钢枪,开始勉强能走,后来越走越累,鞋磨烂了,他用绳绑扎,以至绳断鞋烂穿不上脚。到洛河南坝,段要解大手,日军让他走进麦棵,前进的日军不停,后到的日军不知,段得以爬向坝南村中一常姓家中,在那里休息两天,才知住村为卢氏县辖区。后遇农学院学生王克俊,把段扶到他家中,整整住了一个月。

后来,待日军离开潭头后,职工们返回潭头清理财物,安葬了助教吴鹏,经过月余,又将遭受灾难、身心受伤的王直青院长、段再丕教授、昏迷不省人事的石如璨等,分班派人抬送到荆紫关。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和百姓建立了深厚友谊。日军攻陷潭头时,农学院图书仪器虽遭受一些破坏,但经群众及时抢救,当地无人偷拿,并且代为看守。日军走后,职工们急忙收集、整理。大王村的群众则分别担挑抬背,帮助农学院把图书仪器全部运到荆紫关。潭头事变,农学院图书仪器比文、理、医三个学院都较完整,不能不归功于大王村群众的协助。

  就是在1939年5月至1944年4月这5年间,农学院虽然元气大伤,但我们的先辈们毅然共承国难,在离乱中不辍耕耘,教学科研难而不断。王鸣岐教授指导消灭了在豫西南危害极大的黑甲虫虫害,深受农民称誉。刘葆庆培育出了“河南大学H-4”等小麦优良品种,使豫西南68县的小麦普遍增产15%左右。在1944年民国教育部综合评估中,河南大学被评为全国国立大学第六名,农学院更是名列第四。

(旧照片)


转眼间

抗战已经过去了八十多年

如今

河南农业大学不忘初心

始终坚定信念

向前发展

培养着一代又一代为国效力的栋梁


  我们前文所说的牡丹也是当时的成果。当年,潭头镇任景岳老先生的叔叔任世俊先生经常到农学院南地花卉蔬菜实验基地帮忙,提供工具、搭建温室,并与农学院师生相互学习、切磋技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作为友谊的象征,农学院师生赠与任老先生一株牡丹和一棵黄月季,以表友情。“潭头惨案”后,南地花卉蔬菜实验基地被毁,但赠与任世俊先生的牡丹被保留了下来,并得到精心照顾。后来,这株牡丹移栽给了任景岳老先生继续培育,茁壮成长,开枝散叶。

(牡丹照片)

  2018年暑假期间,我校组织开展暑期重走办学路社会实践活动,8支小分队分别奔赴南阳镇平安国寺、栾川潭头镇、淅川荆紫关、陕西宝鸡石羊庙、苏州狮子林、开封、郑州、许昌等地,收集我校办学历史上重点节点的资料和史物,极大丰富了我校校史。在潭头期间,我校食品科学技术学院和信息与管理科学学院组建的实践小分队发现了这一段宝贵的历史,学校和学院积极与任景岳老先生联系,希望蕴含农大历史基因的牡丹重回母校怀抱,落地生根。经过沟通,双方一致同意将这批牡丹取名为“农大红”。

2018年暑期食品科学学院赴栾川县“重走办学路”社会实践


  2018年11月30日,学校在龙子湖校区举办“农大红”牡丹移栽仪式,迎回了这批见证了历史变迁的珍贵牡丹。当时,校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李成吾代表学校接受了捐赠,并现场和潭头镇党委书记常光磊、牡丹捐献人任景岳共同为“农大红”牡丹培土移栽。李成吾还代表学校为任景岳老先生颁发了捐赠证书,表达了学校对任老先生的感谢。

今日

这批牡丹生在在龙子湖漂亮大气的校园里

一切是那么的相得益彰,宁静美丽

但是我们更应该体会

这篇“农大红”带给我们的是对历史的追忆

是对和平的礼赞

是对未来的期盼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盛开吧,农大红!

前行吧,农大人!


往期精彩,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 重磅

习近平讲话金句40版农大校报2019年新年献词省委常委来农大逐梦而行2018《告台湾同胞书》感受时代最强音五校课程互选农大教授回答第一问李留心:公费定向培养农科生

两会:好声音(一)好声音(二)

教代会:第六届教代会春风骀荡再出发百人谈发展(一)百人谈发展(二)百人谈发展(三)百人谈发展(四)百人谈发展(五)

➥ 喜讯

农大好事接二连三农大获奖18项10年国奖17项冯建灿教授领衔的桃科研团队在桃树株高调控机理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园艺好苗吃上专家“小灶”农大论文成为PBJ封面文章!

➥ 人物

温暖郑州十大民生人物之郭天财教授高致明教授荣登好人榜农大“龙之队”王吉庆与令人羡慕的农业张改平:为国家做有用的大事孟滨油画作品将亮相德国伯恩|郭天财:麦田里的守望者|范国强教授喜获我省科技最高奖郭天财教授暖心快闪

➥ 专题

我与改革开放共成长:陈锋王燕萍柳艳霞李为争赵秋艳李祥付王荣军栗燕邰付菊李江晓常洪涛詹丽娟宫辰王志强高飞游秀峰薛晓亚张秋会韩卫丽刘小花卜彦丽

党代会:寄语(一)寄语(二)寄语(三)寄语(四)寄语(五)基层声音校园新变化奋进新时代,砥砺新作为六大办学经验隆重开幕一图看懂党代会回眸发展路,“数”说这八年参会党代表热议不负重托胜利闭幕

➥ 品牌

课堂笔记:第五季争霸赛即将打响!还在求锦鲤?你还等什么?第一次倒计时最后一次倒计时大吉大利,一起吃鸡!笔记展播

印象课堂:一样的课堂,别样的印象2018新一季(一)2018新一季(二)2018新一季(三)2018新一季(四)

记忆中的春节:回家路上家门口的变化贴春联年夜饭春晚节目拜大年

 ➥ 故事

春雨读书笔记汉字展农大版《风味人间》复习妙招农大“色卡”购票攻略元旦快乐再拼一把小雪淡妆浓抹总相宜寒假攻略最后一场雪了(航拍)|最美的日落十块钱?|春风轻抚,这世界开满了温柔樱花小径姐妹花共同保研华理

➥ 声音

早起不难农大那点事遇见新媒体深夜不孤单大考周遇见你多幸运|陪你走过最美的时光努力何时都不晚

➥ 优微

救助白鹅镂空的岁月《劝学歌》LI理农大电影美食创意看学院小编一展才华

➥ 新媒

新媒体人闪闪发光“五”与伦比,“微”来可期农大锦鲤新媒天团四周年·官微“壕”爱你三生有幸·因微有你农大记忆(风景篇)新媒体人的春联 全国最具贡献力官方微博

河南农业大学

hau1902

统筹监制:周红飞

责任编辑:王文玉

文字撰写:周红飞

部分文字:张世阳

捐赠图片:王肖肖

本期校审:张浩然

本期编辑:‍张浩然


PDF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