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讲台,诲人不倦;一支粉笔,桃李满天。

芳华专访 | 忆岁月,绽年华 —— 原国辉

简短说明
植物保护学院自创办以来,因治学严谨与高教学服务水平,赢得了更多人的认可和尊重。为回顾办学历史,总结办学经验,宣传优秀的师资力量,致敬教授们的辛勤汗水与同学们的勤勉求学,青语宣传媒体中心特推出 “芳华专访”系列专访。本次由青语办公室、采编部及学生会科创部成员共同采访原国辉教授。

芳华专访 | 忆岁月,绽年华 —— 原国辉

青语宣传媒体中心 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2019-11-29

植物保护学院自创办以来,因治学严谨与高教学服务水平,赢得了更多人的认可和尊重。为回顾办学历史,总结办学经验,宣传优秀的师资力量,致敬教授们的辛勤汗水与同学们的勤勉求学,青语宣传媒体中心特推出 “芳华专访”系列。

本次由青语办公室、采编部及学生会科创部成员共同采访原国辉教授,你想了解这位神秘的老师嘛?接下来,让我们共同走进芳华人物之一——原国辉教授,去了解他与植保的那段情。



人物介绍

原国辉

男,汉族,1959年12月生,河南农业大学教授,标本馆馆长。“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省级重点学科第一带头人;中国昆虫学会常务理事、河南省昆虫学会理事长;中国生态学学会化学生态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农林科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农学会理事;河南省十一届人大代表,常务委员会委员。


个人经历

1982年1月,河南农学院植物保护专业毕业,获学士学位;

1985年1月,河南农业大学昆虫学专业毕业,获硕士学位;

1985年1月,留校在植物保护系昆虫教研室任助教;

1987年1月,始任植物保护系昆虫教研室副主任;

1991年1月,始任植物保护系中心实验室主任;

1992年1月,始任植物保护系副主任、副教授;

1993年1月,兼任新野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1994年1月,始任河南农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院长;

1995年12月,始任“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学科教授;

2002年1月,始任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院长;

2003年3月,始任河南农业大学工会副主席;

2005年1月,始任河南农业大学农业资源标本馆馆长;


主要贡献

(1)课题项目:

1.环保型害虫行为调控剂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农业部农业投资计划项目(农计函[2005]293号)。
2.农作物主要地下害虫可持续控制技术研究与示范.河南省科技攻关重大项(0422011400)。
3.非适宜性寄主制约寄生蜂成功发育的生理生化基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471168)。
(2)科研成果:

1.河南麦田天敌昆虫名录及其保护利用研究。

2.麦红吸浆虫发生为害规律及综合治理技术研究。

3.河南省苹果病虫害综合治理及系列化控技术研究。

4.小麦不同品种(系)对小麦吸浆虫、麦蚜、麦圆螨、棉铃虫抗性鉴定技术研究及应用。

5.狭胸天牛幼虫期虫态的发现及其分类地位研究。

6.美洲斑潜蝇发生规律与综合治理技术研究。

7.夜蛾类害虫引诱剂的研制与应用。

8.夜蛾类成虫引诱剂。2006年国家发明专利。


他扎根于农学,立足于农大。他把自己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了植物保护学科的研究上。他是农业的福星,是农大的守望者——原国辉。时光不会抹去他的痕迹,感动愈久弥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段承载着原国辉教授的芳华岁月故事!


守驻在农大岗位,辛勤于莘莘学子

(原国辉教授在采访中讲述着自己的植保情)

“我学的是昆虫专业,被分配到了植物保护系。既然做了这份工作,我就要做的认真,在自己的工作岗位里作出成果,尽心尽力去负责我的本职工作,踏踏实实地,认认真真地完成我的教学工作或者行政工作。”原国辉教授回忆自己的经历时说道。原国辉寒窗苦读十二载,历经高考,1978年,他踏进了河南农业大学,而踏进河南农业大学的那一刻起,他却不曾想到,他的下半生会与河南农业大学紧密相连,河南农业大学就此成为了他的第二个家。26岁的原国辉便选择毕业后留校于植物保护系昆虫教研室任助教,以一名助教老师的身份开始了在农大的工作。就这样,一干就是四十年,兢兢业业不辞辛劳,愿将毕生精力都奉献于植物保护,奉献于中国农业,身体力行,在“三农”行业中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号召师生搞科研,目光长远谋发展

原教授从他选择植物保护,选择了研究昆虫开始,便一直没有改变过他坚持专业的初心道路,在很多人选择了高工资高待遇的工作时,他却选择了鲜少人知道的昆虫治理研究,一直潜心钻研,有较多的科研成果且发表了多篇昆虫方面的论文,严格要求自己,为广大师生创造学习的条件和机会。“在当时我任院长的时候,我向来是不看眼前利益的,这是我的一个基本准则。我考虑的都是长远的事,这是为学院的以后作出有利发展的。就比如对于教师水平是有很大要求的,咱们植保学院是学校教师中博士比例最高的学院之一,经常将老师们送去更好的学府继续深造。我们要有很强的师资力量,将教师们的业务水平提高,才能更好地教学于学生,去带动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新。我们这些老一辈配合着新时代的教师们带好领头作用,才能将植物保护学院长远的发展下去。”原教授如是说。植物保护学院现有教职工9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70余人。在教师队伍中,省、校级特聘教授8人,教授17人,副教授22人,省管专家2人,河南省青年科技优秀专家2人,河南省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河南省优秀教师2人,河南省中青年骨干教师10多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达95%,有15人在国家级、省级学会担任理事、常务理事、副理事长和理事长等学术职务。教师力量的强大,致使植物保护学院一直在蓬勃发展中。原教授号召师生致力于科研,在自己任教期间,也带动学子们去实践,去创新。哪怕后来工作于行政方面,也从未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忘却。他说:“我们就应该练就过硬的专业本领,才能在社会中,乃至农业中作出自己的贡献。”


淡泊名利做自己,尽心尽力做工作

我从不关心那些虚的荣誉,你给我职称我欣然接受,但我从不会去特意申请那些职称。我就安心做好本职工作,顺其自然。这一生中去丰富自己的经历,淡然做自己就好。”原教授说。他与学生们侃侃交谈他的见解,给莘莘学子启迪;他带领教师们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做行政工作时也严谨勤奋;农大的校史馆和标本馆均是由原老操劳,布置成原老心中的藏馆。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原国辉教授带领着采访者参观校史馆)

原国辉的时间大部分都奉献给了农大,他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影响教育学生,他希望同学们都可以跟随他的步伐,将昆虫治理一直研究下去,为中国农业发展做出更大的奉献。原国辉教授既是良师,也是益友。在生活中,原国辉教授热爱学生,关心学生,他常常受邀给大家作学习指导,在生动的介绍专业历史及其发展方向的同时,还热情主动的与同学们探讨学习以及生活上的问题。他的人生是充实的、有价值的、有意义的,因为他正在用实际行动诠释“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正在用实际行动践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一诺言。他虽然现在在标本馆担任馆长,看似是一份与昆虫治理无关的工作,但其实这其中有着与昆虫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标本馆里,他可以享受宁静的时光,正如林徽因所说:“真正的平静,不是远离车马喧嚣,而是在内心修篱种菊。”





芳华岁月里,他是植保的骄傲,更是农大人的骄傲。原国辉教授的芳华是坚持驻守于农大,蕴藏永不消逝的教育情怀,饱含认真工作致力科研,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的精神准则,随时播种,随时开花。他伴随着莘莘学子的人生长途,点缀着彼此,一路花香弥漫。


植物保护学院


统筹编辑:甄   珍

责任编辑:楚冬冬

本期校审:牛俊霞

本期编辑:赵培怡

图片来源:青语采编部

文案来源:青语采编部

植物保护学院青语宣传媒体中心

欢迎您提供文字/摄影/视频/创意作品

投稿邮箱:zhibaoqingyu@163.com

官方QQ:3450755673



PDF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