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一种精神, 做一个匠人
——赵世杰先生专访
简短说明
守一种精神, 做一个匠人——赵世杰先生专访
中国的古典家具凝聚着古代工匠的聪明才智和伟大创造,从式样到纹饰,从材质到工艺都充满着东方神韵。在师大建校九十周年之际,著名收藏家赵世杰先生向我校捐赠 100 余套 200 多件珍贵的古代家具工艺品,使之正式成为安徽师范大学博物馆的馆藏精品。中国的古典家具处处体现着优美和自然,饱含着人们对品质生活的向往,给人以美和典雅的享受。赵老捐赠的这批家具大多是硬木家具中的精品,不仅材质精贵,雕工精细,而且造型典雅,品种齐全,堪称精品中的精品,弥足珍贵。
赵世杰先生曾于上世纪70年代至80 年代中期,在安师大中文系任教,即使调任以后,仍对安徽师 赵世杰先生曾于上世纪70年代至80 年代中期,在安师大中文系任教,即使调任以后,仍对安徽师范大学拥有着别样的情怀。赵先生捐赠的这套硬木古旧家具在涵养师大学子艺术气息、提升学校文化品味以及影响力和美誉度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中文系到珠宝系,这是一种使命
赵世杰先生曾先后任教于沈阳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从事文学、美学教学工作,后调任至天津商业大学任商管秘书。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整个国内缺乏专业文物鉴定教育事业。突然有一天,时任科技教育司司长刘平平通过多方联系找到他,说:“听说你懂古董啊?我们来办立一个文物鉴定专业!你觉得怎么样?”当时那个年代,所有的文物商店都归商业部管辖,然而市场上如何鉴定文物是真是假却成为问题。“不是太好搞!”面对提议,赵世杰灵机一动:“办一个珠宝专业怎么样?”说干就干,赵世杰先生开了三个夜车,将创立报告加紧赶了出来,包括教学趋向、课程目标等,目标明确,条目清晰。“因为缺乏前车之鉴,创立珠宝系的前进路上困难重重,我们一切都要重新来过,一切都是新的起点。专业老师不好找、教材要自己编订、缺乏专业仪器。”赵世杰先生说,然而种种困难也阻碍不了赵世杰创立珠宝系的决心。他致力于培养专业珠宝鉴定人才,将培养国内外首席鉴定师作为目标。
赵世杰通过多方联系,购买专业鉴定仪器,他亲自前往广州拉了整整两车仪器回到天津,放了整整两层楼。面对他的努力与付出,有人质疑“一个文科人搞这些东西到底有用没用?如果无用,就是垃圾。”面对质疑,赵世杰不惧他人的目光,坚持自我。五月份报告审查,七月份招生。1992年,国内第一个高等商科珠宝教育专业——天津商业大学珠宝系终于成功建立,赵世杰任首任系主任。从一位中文系教师,面对国内行业的发展不平衡性,他义不容辞地投身珠宝鉴定行业,这是属于赵世杰先生的一种责任担当,一种重任在肩的使命!
从收藏到捐赠,这是一种精神
“我觉得历史的承载物主要分为两种性质,一种是文献性,但其带有抽象性质,受政治因素、社会因素等因素的影响较大,说黑即黑、说白即白,缺乏可信性。还有一种是写在实物上的历史,房子、家具、文物,这都是历史的记载,有时一件发现就可以颠倒历史。”赵世杰先生说。从年轻时,他就热衷于文物的收集,在他心里“这是一种属于历史的不可磨灭的记载。”文物是中国的文化载体,充满着中国之美,在世界民族之林里独树一帜,但现在很多传统文化都在渐渐流失,赵世杰先生呼吁重新认识传统文化之美,重视、挖掘、传承他们的价值。
“一流的心性,一流的技术。”近年来,“工匠精神”多次出现在大众视野中,而研究古代艺术品和珠宝更需要一种匠人精神。赵世杰先生对“匠人精神”更有一番自己的理解,“我觉得匠人精神是一种负责、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是一种做一件事将它做到完美做到能力极限的精神”。赵世杰先生通过举出中国历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羊脂玉、明朝朱砂墨的例子,向我们展示了其古代工艺中复杂精细的花纹,“一刀也不能走错”是一种对工艺的超高要求。这是一种属于古代艺术品和珠宝的“匠人精神”。赵世杰先生提到当今时代,收藏开始跟经济接轨,值多少钱、赚多少钱成了人们心里的一种标准,而不再看文化内涵的社会现象。赵世杰先生希望能够通过此次捐赠,将社会导向到关注文化底蕴的一方面,将古代工艺品作为文化的佐证。从收藏到捐赠,赵世杰先生一直将著名收藏家“张伯驹、孙赢洲”两人作为一面镜子,希望能够向他们一样,传承一种文化精神。
从深圳到徽州,这是一种情怀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赵世杰先生祖籍安徽合肥,虽现在久居深圳,但对徽州仍然有一番别样的情怀。赵世杰先生多次讲述过在徽州地区收集硬木古旧家具的故事。赵老提到:“苏氏家具是明朝时挑大梁的家具,而它刚好是安徽人创立的。”安徽在古代家具艺术品的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赵世杰先生在安徽教书的几年间,曾带着孩子到各地实习,多次行走在皖南民居中。在徽州,他曾发现了众多珍贵的艺术品,常常发出“这木头真好啊,雕工也很好”的感叹。如今再次行走在皖南民居中,赵老发现,受曾经“破四旧”思想的影响,如今的民居很大,但传统家具却都消失了,代替的反而是如今补充的新式家具。如今,赵世杰先生久居深圳,但仍多次重回徽州,他希望通过多方努力建立“徽文化园”,构建安徽文化脉络。充分开发安徽的传统工艺,保留其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从深圳重回徽州,这是一种深处内心深处的、时间不能抹平的情怀。赵世杰先生勉励后人“工艺需要有人记载,不能只想着赚钱。文化内涵比金钱更加重要。”
一眼数春秋,一眸承桑海。从中文人到珠宝商,从收藏到捐赠,从深圳重回徽州,赵世杰先生一直在用自己的行动传递着一种使命、一种精神、一种情怀。花开花落花依旧,人合人散人不再。赵世杰先生勉励当代大学生“进了大学就要学知识,包括知识和见识。”勉励大学生在大学“追知识、追向上”,一个好的学生应该不止局限于课堂,应该将视野和知识开拓出去。守一种精神,原本平凡的事也能变得不平凡。
(文/王梦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