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捞”沉没的劳动教育

简短说明
□ 王义芳  据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庞静,不教奥数和英语,每个周末在沙湖公园教学生们玩土种地,引来网上千万余人围观点赞。不少10后学生在这里第一次知道了蔬菜“竟然”是从地里长出来的,而不是“从超市里来的,也不是从树上结出来的”。庞静说:“不仅仅是孩子,大人有些也是一样。”在笔者看来,学生们的“竟然”反衬出的是劳动教育的缺失缺位,而庞静老师教学生们玩土种地,就是在培养孩子们对自然的感情,帮助学生补齐劳动教育缺失的短板,“打捞”起沉没的劳动教育。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理念多少年来早已在公众中形成“共识”,然而“共识”却遮蔽不了当下劳动教育越来越被淡化的现实,学生们


□ 王义芳

  据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庞静,不教奥数和英语,每个周末在沙湖公园教学生们玩土种地,引来网上千万余人围观点赞。不少10后学生在这里第一次知道了蔬菜“竟然”是从地里长出来的,而不是“从超市里来的,也不是从树上结出来的”。庞静说:“不仅仅是孩子,大人有些也是一样。”在笔者看来,学生们的“竟然”反衬出的是劳动教育的缺失缺位,而庞静老师教学生们玩土种地,就是在培养孩子们对自然的感情,帮助学生补齐劳动教育缺失的短板,“打捞”起沉没的劳动教育。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理念多少年来早已在公众中形成“共识”,然而“共识”却遮蔽不了当下劳动教育越来越被淡化的现实,学生们“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劳动教育缘何会缺失缺位呢?笔者以为,根子就在于人们对劳动教育的作用和意义认识不到位,将“共识”化为实践行动有差距。在一些学校,劳动教育就是劳技课、技艺学习,劳动课被窄化了,成为了副课、副科,并以劳动课会挤占正课时间、增加学生负担,有违减负政策初衷为由而被忽略;在一些教师的认识中,劳动教育被异化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无关,事不关己,必然被挂起;在一些孩子们的心中,劳动教育就是周末的观光、休闲、清洁扫除和采摘季的果园实践,劳动教育被娱乐化作无形了;在一部分教育管理者那里,重视劳动教育就是将劳动课列入素质测评,或者到实践基地挂个牌,给劳动教育罩上形式主义的工具化外衣。
  其实,劳动教育就是一种生活教育,与德智体美教育相辅相成,密不可分。习近平总书记说:“劳可以树德,可以增智,可以健体,可以育美。”劳动教育既是人生活的需要,也是未来生存的需要,更是今后发展的需要。孩子们在劳动中不仅可以获得一些生活体验、生活乐趣,还可以培养一种现代生活的态度与方式。因此,“打捞”沉没的劳动教育,让劳动教育真正成为孩子成长的价值底色无论任何时候都显得十分必要。
  “打捞”沉没的劳动教育,离不开学校、家庭、政府和社会共同努力。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该与时俱进,坚守教育良知,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构建系统的劳动教育体系,厘清劳动教育的内涵和边界,夯实好劳动教育开展的制度基础,为劳动教育开展提供制度保障和物质条件。对于社会而言,则要为劳动教育的开展提供必要舆论支持和激励机制,要大力弘扬劳动精神,树立起“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价值新风尚。对于家长而言,则要以身示范,引导孩子走进自然、敬畏生命、热爱劳动,以劳动为基点涵养奋斗幸福的理想与情怀。对于受教育的孩子来说,则要积极参加劳动教育实践,在劳动中增长知识,增长才干,为成长成才奠基。
  劳动教育对于人的生命存在、成长发展的意义和价值无可替代,必须真正“打捞”起劳动教育,让劳动教育能够人人、时时、处处开展,孩子们的人生必将因劳动而绽放出美丽的幸福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