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云宏:有效的课程设计,做学生思维的引导者

夏云宏:有效的课程设计,做学生思维的引导者

文新社见习记者 郑子萱

个人简介:夏云宏,外语学部英语系主任,多次获得文华学院三育人奖、教学质量奖。且获得2019年教师节课程设计优秀奖。以引导学生思维方式为教学理念,用微笑感化学生,赏识教育给予鼓励,曾指导学生获得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和一等奖。

 

有效的课堂设计在于三点,首先是符合学生要求,老师的课题设计并不在于怎么去讲,而在于针对学生的需求,他们所缺的是什么。其次是有目标的教学,既要满足学生的需求但又不是短期的需求,需要的是一个教学的具体目标。最后便是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有效的参与课堂。夏云宏优秀的课程设计在教师节的奖项评选中赢得了鲜花与掌声。

 

理科思维教学,提问给予思考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学习不思考就会望文生义,迷惑而无所得。夏云宏便是这思维的引导者。在她的课堂上,你得到的不是解决问题的答案,而是如何自主解决问题的思维,通过自主思考,最后自己获取答案。她说:“不要直接告诉学生们what is it,而是教会他们如何思考how and why”每节课她都会让学生们在课前做好预习工作,准备好自己不理解或者认为是重点的部分,在老师讲课的时候有针对性的去听,带着批判亦或者主观的思维去思考老师的课程内容。不是听到什么就学什么,更重要的是学生思维与课堂的比对碰撞出新观点的过程。“老师的角色不止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更是一个思维的引导和启发者。”夏云宏说,“我曾经是理科生,数理化的课程都以逻辑为主,所以我喜欢以逻辑思维为主去进行我的课程,我很喜欢提问。”

“大家都听懂了吗?”“懂啦!”“那我开始提问啦!”随时随地给出问题的形式在她的课堂上司空见惯,当大家表示都懂了的时候,便是夏云宏提问的时候,能回答正确才是说明真的懂了,而这样的思维培养渐渐从她的提问转换为学生自问自答的形式。“时间久了,大家都会去思考我会提什么问题,而在他们思考的过程中也渐渐培养了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用问题式的启发方式并不是那种浅层的表面问题,而是一个深入思考的引导,训练深度的思维,更能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模式,到了什么时候就知道该问什么问题,最终目的是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有自己的思想去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

夏云宏这样的引导理念也有了明显的成效,大家在她的引导下,对于课文中相同的句子理解有了新的思考,十年内不断有新的想法提出,并在课堂上交流讨论。最让她感到惊喜的是上了十年的课文,讨论过多次的句子,近期竟又有同学提出了十年来没有人提过的新的理解角度。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就像埋在地里的种子,需要给予水分与养料去浇灌去培养去引导,才能开出别样的花朵。

 

发掘学生擅长点,增加参与度

“我的课程属于理论基础课,和别的实践课,案例课不太一样。而这种理论基础课最缺乏的就是学生的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夏云宏尽量降低门槛,让大家都能参与进来。利用小组的任务式教学,观察课程设计与大家的反应,会发现每个学生不同的擅长点,而利用这些擅长点就可以增加学生兴趣。

夏云宏有一名不爱说话且性格内向的学生,无论是什么课都不愿抬头,不喜欢张口。当她给予提问时,其他同学都用眼神提示她,不要提问那个同学,避免课堂沉默的尴尬。可夏云宏不愿放弃他,通过观察,她发现这个学生对历史的兴趣程度很高,而且十分擅长。后来有一次机会涉及到历史知识,她设计了任务的形式,让大家组队进行演讲,希望利用任务式教学调动起他的积极性。由于很多女孩子对二战的了解知之甚少,在他们组只有他一个男生的情况下,最终他鼓起勇气走上讲台,利用自己丰富的历史知识完成了这次演讲,并且条理清晰,十分成功,他获得了全班热烈的掌声。通过这次的演讲,同学们对他刮目相看,他也获得了自信,以后的课堂上,每当夏云宏提问,他也不再是沉默不语,而是越发的积极参与进每一节课堂。对于这个学生,她说:“在某些角度,他是擅长的。要去鼓励他开口,让大家对他有刮目相看的感觉,他才会更有自信。每个人都是有优势的,也许他的词汇量不够多,语法不够精,但是他的思维是足够活跃的,如果一直让他闷下去也许他也就这样了,但我更希望他可以发挥自己所长,参与进每一节课堂。”

莎士比亚曾说“没有比较,就显不出长处;没有欣赏的人,乌鸦的歌声也就和云雀一样。要是夜莺在白天杂在聒噪里歌唱,人家绝不以为它比鹪鹩唱的更美。多少事情因为逢到有利的环境,才能达到尽善的境界,博得一声赞赏。”这位学生遇见夏云宏无疑是幸运的,她给予他的不仅仅是一个有利的环境去表现自己,也不仅仅是达到尽善的境界去博一声赞美,更重要的是她教会他如何自信的抬起头,参与到每一场讨论。即使是词汇的匮乏无法表达内心的想法,也得到鼓励利用丰富的思维愿意去思考,这对他今后长期的学习是受益无穷的。夏云宏的教学理念往往是通过观察学生们的缺少的内容而制定一个具体有目标的教学,满足了学生们长期的需求而不止是短期的需要。

 

微笑式教学,开口即鼓励

微笑是两个人之间最短的距离。每一位老师都有他们独特的魅力,不同的风格与方法。而夏云宏最希望的是每一位学生可以去开心的学习,在过程中寻找快乐,她的微笑似乎有魔力一般感化着每一位同学。“每堂课看到大家我都会保持精力充沛有活力,我想用自己的精神状态去影响大家,带动大家,我微笑就希望大家跟我一起笑,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一起愉快的学习。”

在她的课堂上,几乎每一个同学都很积极的去发言,因为他们知道,只要他们认真思考了,开口了,就会得到微笑与鼓励。夏云宏说道:“老师需要做到的是关注和鼓励,说出来才能知道你是不是在思考,说的好的要给予表扬,错的就要提供思路,引导他们思维的正确走向。”如此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是许多学生的心之所向,吸引了大量学生的目光,于是每每点名时,总会发现人数不但没少反而多了。这对她的教学也是一种极大的肯定。而她充满微笑的眼神,也吸引了大多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情不自禁的投入进课堂。她的微笑,她的鼓励是学生们开口交流,热衷讨论的一剂良药。曾有位学生每次上课都喜欢坐在最后一排,且回答问题声音极小,不敢表达。尽管每次都不能得到令人满意的回答,但是夏云宏还是依旧给予鼓励,让他开口,一直微笑着让他说下去。她始终相信鼓励式的教学会让更多人愿意表达愿意参与讨论,交换彼此的思维,集思广益得出更多新颖的内容。后来这位同学在夏云宏的不断鼓励下敢于开口表达自己,举手的次数也多了,坐前排的概率也大了,这让她更坚定了自己的方法,微笑架起了她与学生之间一座温馨的桥梁。

像是《爱的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是冬日交织的阳光,像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笔下的老师,爱藏在每一节课堂,用微笑感染每一位学生:“听她的鼓励,看她的微笑,我一下子觉得她的形象高大起来,虽然她不是一个战场上用枪的士兵,她给予的鼓励,她流入的微笑,看起来就像一个真正的战士!”


图片列表:

PDF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