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 情创 新传 承
—记湖北工业大学思政课教师李春梅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我们共产党人讲奉献,就要有一颗为党为人民矢志奋斗的心,有了这颗心,就会‘痛并快乐着’,再怎么艰苦也是美的、再怎么付出也是甜的,就不会患得患失。这才是符合党和人民要求的大奉献。”湖北工业大学从专科学校发展到今天的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省属重点大学,靠的正是一代代湖工大人怀抱对教育事业深沉的爱,勤奋耕耘、寒暑不辍,无私奉献奋斗出来的。本期起,校报开辟“我和我的祖国·奋斗和奉献”专栏,深入挖掘一批奋斗者和奉献者的精彩故事,通过大力倡导这种关爱学校、奋斗奉献精神,使之成为新时代全体教师的价值追求,不断助推学校教育事业不断迈向新阶段。
李春梅,女,汉族,1963年1月生,中共党员,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湖北省“七个一百”人才。曾荣获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湖北省高校十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湖北省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湖北省优秀决策建议奖、湖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湖北省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湖北省高校优秀教学课件三等奖、湖北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优秀调研报告奖等。
真情真信:三十五载春风化雨
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同于一般的课程,它给学生传授的不仅仅是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传递一种思想,一种精神追求。思政课教师既要有理性的光芒,又要有人格的魅力,对所从事的专业要有真情实感,要信而且是真信。很难想象,一个连自己、连自己从事的专业学科、连自己的学生都不相信的教师能在课堂上理直气壮地讲好课,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与现实反差较大之时。真信不是凭热情,而是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刻理解基础上的探索创新、师生问辨和学术争鸣。这就要求教师除了拥有较为丰富的学识和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外,还要把教学与科研有机地结合起来。李春梅在阅读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联系现实热点、理论难点和学生的兴趣点,开展教学内容的研究,把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起来,走在了教师的前面。
进入新世纪,她主持省级科研项目20余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及教育部项目5项;在《人民论坛》、《社会主义论丛》等刊物上发表论文97篇。2009年至2014年,撰写的高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及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等5篇系列调研报告有3篇分别得到了时任省委领导杨松、张昌尔、尹汉宁4次肯定性批示,有1篇报告上报中央某部委,在社会上引起一定反响。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学生们从她的身上感受到了一种求真向善的精神追求,欣赏到了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同学们亲切地称她为“春梅姐姐”、“春梅老师”。学校市场营销专业的一位学生,担任学生党支部的组织委员,立志要为中国的教育改革干出一番事业。他的那种思想追求被同学们视为另类。两年的大学生活,他觉得理想与现实反差太大,倍感失落与苦闷。他说“是李老师的教学让我重新扬起了理想之帆,重新唤起了对党和政府的希望之火。”
守正创新:拔节孕穗因地制宜
常言道,教学是一门艺术,追求永无止境。李春梅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长期致力于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改革。
串联教学“问题链”,尽显思政课之美。在讲授邓小平理论时,她以“毛泽东和邓小平同为时代伟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什么是由邓小平而不是毛泽东首先提出”的问题切入。在讲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时提出:如何认识“新时代”?“新时代”的起点在哪?“新时代”的参照系是什么?“新时代”是什么样的新时代?如何理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如何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通过对问题的深入剖析,学生感受到理论的深邃之美、逻辑之美和力量之美。
瞄准学生“供给侧”,立体化育人“五个一”。为使教学内容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李春梅着力改革教学内容的供给侧。每学期的第一次课,她都会布置问卷调查———“写一个你最感兴趣或者最困惑的问题”。学生的问题五花八门,但李春梅从中发现了一些既接地气又不乏高大上的教学素材。比如,如何看待网红?为什么青年人喜欢韩流而不重视传统文化?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心理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说华为是毛泽东思想的实验室?中国和美国在未来能否成为真正的伙伴?等等。
面对学生不乏尖锐的问题,李春梅从未回避,而是坦然面对,师生共同探讨。本世纪初,她构建了“五个一”课堂实践教学模式,即:读一本书,写一篇调查报告,做一个课件,讲一次课,办一次辩论赛。该模式遵循以生为本的理念,强调了师生间的平等互动,达到知识共享、情感共生、思想共鸣、意义共建之目的。针对网络生活已成为大学生重要生活方式,她将“五个一”课堂实践教学模式拓展为“五个一”网络实践教学模式。该教学成果在2011年12月湖北省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会年会上做了全面介绍,得到了与会专家的充分肯定。
打造课堂“交往式”,“分享一刻”量体裁衣。近年来,“互联网+”教学改革运用而生。李春梅又将交往式教学理念引进课堂,在教学实践中逐步摸索出能够让学生“动”起来的系列教学活动———“分享一刻”。“分享一刻”由时政热点扫描、主题教学讲授和日常点滴分享组成,既与课程知识点及教学目标具有高度的关联性,又与学生的兴趣点及学习方式有着相当的契合性,极大地丰富了思政课教学内容的供给侧,为“拔节孕穗期”的青年大学生的精神成人和实践品质养成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成为思政课堂一道亮丽的风景。
该活动因其内容“有的放矢”、形式“量体裁衣”、考核“因人而异”之特点,受到同学们普遍喜爱。
薪火相传:百花齐放春意满园
为提高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整体水平,李春梅老师在担任教研室主任、党支部书记、精品课程负责人和学科首席负责人期间,无私奉献,克难奋进,凝心聚力提升学科建设水平。
学院刚入职的青年教师理论功底深厚,但如何把课讲得深入浅出、入脑入心?为解青年教师们的焦虑,李春梅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教案、PPT、课题申报书拿出来供他们参考,教研室的青年老师基本上采用过李老师制作的PPT。有位年轻教师受到李春梅课题申报书的启发,确定研究选题,最终获批教育部研究项目。
教研室青年教师居多,大多数年轻教师随堂听过李春梅的课,有的基本上随堂听完整门课程,从教学设计、教案撰写、案例选择、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应用,李春梅都给予认真指导。在指导的青年教师中,有的获得学校十佳教学质量奖二等奖,有的在2018年湖北省青教赛中荣获二等奖。获奖教师发自内心地说,“李老师对我们有知遇之恩,是我们生命中的贵人。”
为了申报省级精品课程,她带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团队,连续奋战几个昼夜。功夫不负有心人,2008年,该课程终于评为省级精品课程,成为学校唯一一门省级思政精品课程。同时,在课程建设上,她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理念融为一体,首次提出了“一贯制”教学法,成为学校“一院一法”的创新方法。
在学科建设上,积极开展调研,仔细思考,认真撰写、修改研究生培养方案。听取专家意见,提出凝练学科方向的建设性意见,撰写重点建设学科申报书,接受不同层面的汇报,2013年,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入选学校重点建设学科,并在建设期满,经专家评议,马克思主义理论重点建设学科名列校级重点建设学科第一名。2012年,她指导的研究生论文获湖北省优秀硕士论文,2018年,在湖北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论坛分别获一等奖、二等奖。
有位哲人说过:政治理论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李春梅满怀立德树人的虔诚之心,春风化雨,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宣传部)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