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张军一直在做一件事
这些年,张军一直在做一件事
2019-03-27 19:54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在广大师生中引发热烈反响,大家倍感温暖、倍受鼓舞。武汉体育学院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统筹推进“五个思政”,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近期,武汉体育学院新闻中心将陆续向大家介绍一批数十年如一日、躬耕教学科研一线的优秀教师代表,带您领略武体教师的风采。
今天,让我们走近武汉体育学院运动训练学院游泳教研室的张军老师。
她是武汉体育学院游泳教研室教授、教研室主任、花样游泳国际A级裁判,第一位获得花样游泳国际级裁判资格的中国人,国家体育总局高层次体育后备人才。她是武汉体育学院2017——2018年度“教学名师”:张军。
执着梦想 坚持不懈
7岁时,张军便开始了自己的游泳生涯,小小年纪的她在刚开始接触游泳时,并没有太明确的目的,单纯地为了强身健体。回忆起早年学习游泳时艰辛的训练条件,张军感叹道:“七十年代,游泳器材和设施都比较简陋,也没有现在这种室内游泳池,一到冬天水温就特别冷,训练条件特别艰苦。”但是艰苦的条件并没有阻止张军学习游泳的理想,16岁那年,在全国游泳锦标赛中获得了第三名的张军以优秀运动员的身份从湖南考到了武汉体育学院,在这里她接受到了专业的训练指导,受到了导师的悉心培养,开启了她人生中最重要的篇章。
1985年,张军从武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顺利毕业,毕业后的她并没有离开游泳事业,而是转型成为教练、裁判,以另一种角色继续为她自己所热爱的游泳事业奉献着自己。从1985年起,受国家体育总局的委派,张军担任国家花样游泳教学训练科研及裁判工作,并参与了花样游泳教学大纲及教法指导书的编写。
▲ 张军(左)在比赛中担任技术官员
1997年,她被国际游泳联合会、花样游泳联合会批准为花样游泳国际级裁判,成为了第一名获得花样游泳国际级裁判资格的中国人。经过不断地学习和进步,张军现在已经从国际B级裁判成功晋升为国际A级裁判,并代表中国参加了奥运会、奥运会资格赛、花样游泳世界锦标赛、世界杯、亚运会、亚洲游泳锦标赛等一系列重大赛事的裁判工作。
2006年至2008年,在被借调到奥组委花样游泳竞赛部工作期间,张军进入到水立方运行团队,不仅担任花样游泳项目的训练主管,还负责一些场地运营的服务性工作,后来还在比赛中担任裁判员的工作,2008年北京奥运会结束后,北京奥组委授予了张军先进个人称号和特殊贡献奖。
潜心教学 无私奉献
1985年6月从武汉体育学院毕业后,张军一直留校任教至今,先后执教游泳本科的专修游泳课、普修游泳课以及学校体育教育实习。34年里,张军一直勤勤恳恳地坚持奋斗在教学训练工作第一线。
凭借着在国家花样游泳队和花样游泳技术委员会长期服务和调研时所收获的经验,张军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各种课题的研究,并细心指导帮助学生完成论文。目前,她所指导的学生论文通过率达到了100%,更有学生的论文获得全国体育院校优秀论文一等奖、湖北省优秀论文奖。2009年,张军被授予湖北省学术论文“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2002年,张军获得运动训练学院“先进个人”称号;2009年,获运动训练学院“优秀教师”称号;2010年被评为了学校“十佳优秀女职工”;2011年她再次被运动训练学院评为“优秀先进个人”。
▲ 张军(左三)被评为学校教学名师
从学院"优秀教师"到学校"教学名师"再到全省学术论文"优秀指导老师",这一个个荣誉称号的背后都归功于她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我,充实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更好地教授学生。”
张军自始至终坚持脚踏实地的从最基础的本科教育入手,以本为本。读书是她提升自己的另一“法宝”,她不仅读与自己专业相契合的书籍,其他一些专业以及类型的书籍都是她的“猎物”。现在,她还在手机上下载了一些阅读APP,充分利用自己的空余时间多读多看。她还开玩笑地对记者说:"你看,看书时间太长,这眼袋都变重了。"一直以来,她都是通过这类方式慢慢来积累经验、学习新的知识,不断地提高自己、充实自己。
近年来,她主持参与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项目、国家社科基金、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国家体育总局奥运攻关课题等多个课题项目的研究,发表了《体育强国目标下我国游泳项目的发展机遇和对策》、《花样游泳项目专项体能训练方法的研究》等十余篇论文。
因材施教 循循善诱
在对于大学生游泳运动员的教学过程中,要更加注意强调学生们每一个动作背后的原理,这也是张军教学的最大特点。游泳动作的轨迹是怎样的?动作是如何形成的?这个动作如何造成阻力、如何增大推进力?只有让学生们对这些原理性问题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才能使学生们更容易地学会动作以及更好地应用该动作,学生们的技术水平也才能够更高效的提升。
▲ 张军在指导学生训练
游泳是一项技术性的项目,需要精讲精练。在张军的课堂上,动作的教学和语言的教学精密融合在了一起。在34年的教学经历里,她一直在不断地探索研究训练中动作教学与语言教学如何更好地结合,她介绍到:“在游泳中,学生的头是在水下的,如何在他出水的那一瞬间提示他动作出现了哪些问题,这其实也是一项执教能力的体现。”
张军在面对记者的采访时温柔亲切、语调和缓,可上课时的张军可是很“凶”的,她说:“我上课其实很严格,做的不好也是要凶的,要对动作和技术有要求。”对于每一个技术动作的严格要求就是张军的教学"秘方"。因为水中教学本身就对安全是个极大的考验,而熟练掌握每一个动作和技巧会帮助学生更加安全的在水中练习,所以张军总是把对学生动作的严格要求放在第一位。
田松是张军的学生,他眼中的张军老师在课堂上虽然对训练的要求严格,但是下了课的张军就变得温柔起来,在生活中对学生们也是关心备至,他说:“张老师对我们每个人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有严厉的要求,也有慈祥的关爱。”课上严谨治学是"严师",课后关怀入微是"慈母",张军就是用这样一种严柔分明的方式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其中就包括像尹成昕这样的世锦赛、亚运会冠军、里约奥运会亚军。

▲ 尹成昕在去年的亚运会中获得金牌
严格排首位,耐心也必不可少。考虑到每个学生的游泳基础不一样,性格特点存在差异,张军在教学过程中实行因材施教,对学生们进行耐心地指导。在学生刚开始接触游泳时,张军在水中亲自做示范,纠正每一个不准确的动作,并且时刻助力保护学生。遇到比较怕水的学生,她还会组织不同的游戏和竞赛项目,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熟悉水性,消除怕水心理,独立完成在水中的练习。张军经常鼓励学生以顽强的意志来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从而坚定了学生学会游泳的信念。
张军的辛勤指导与付出学生们都看在眼,她的培养之情学生们也都记在心中,即使毕业后学生挂念着老师。张军过生日时,她培养的本科生和研究生都专程回到武体为她过生日。
▲ 学生们为张军过生日
1997年,在与家人分居两地的情况下,张军毅然选择继续留在母校继续教书育人。她坦言就是因为对武体的情结让她一直舍不得离开学校,因为是武体培养了她,所以她就想留在武体通过教书育人,来感恩武体、回报武体。
作为一名拥有34年教龄的教师,武体见证了张军的成长,张军也看到了武体的发展。未来,她将继续坚守在教师岗位上,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游泳运动员,推动游泳事业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