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麦田”不是为了收获,而是让感恩常存于怀
——访学校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谭锦涛

(通讯员 吴思斯 平娟)“只要心中有爱,只要我的点滴言行能够帮助他人,看到他们脸上洋溢出幸福笑容的那一刻,我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有价值的”,回忆大学四年多的志愿服务经历,谭锦涛说,志愿者就像一位麦田的守望者,我们守望麦田不是为了收获,而是为了让这份感恩常存于心。

谭锦涛,我校经济与商务外语学院2016级文化产业管理系学生,现任第十七届武汉工商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入校以来,参与推普脱贫、电商下乡、捐资助学、敬老助残、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关爱自闭症儿童等志愿服务活动210余次,累计时长达1000多小时。

萌芽:因为感恩 心怀志愿者之梦

谈及投身志愿服务的初衷,谭锦涛向记者分享了儿时的一段经历。“我的家乡在湖北恩施较为落后的区县,教育资源匮乏,小时候每逢寒暑假都会有一群大学生志愿者来到我们所在的中学支教。课上,那些哥哥姐姐带我们认识了解很多新鲜、有趣的事物;课下,陪我们做游戏、玩耍,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大门。”谭锦涛笑着回忆道,记得当时他们常说,希望我们心怀美好,长大以后能够尽己所能去帮助别人。于是,当一名志愿者去帮助他人的愿望种子,便深深地埋在了谭锦涛心中。

大一入校不久,谭锦涛就加入了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开始实践自己的志愿服务梦。

经历:身体力行  传递温暖播撒爱心

奉献爱心,传递温暖,践行志愿,点亮青春。加入校青协后,谭锦涛每学期都会到社区、敬老院帮扶老人,到爱心病房无偿献血、关爱患病儿童,到贫困地区支教……

“我第一次志愿服务活动是在20163月和邓丽支教部的同学在麻城留守儿童服务中心支教慰问。”谭锦涛回忆说,那些孩子都很乖,但很害羞、怯生生的,他们渴望陪伴的眼神深深地触动了我。由于父母长期外出,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易产生亲情缺失、心理失衡等问题。为此,谭锦涛一行志愿者除了日常教学和作业辅导,还与孩子们同吃同住,用心陪伴给他们带去温暖与慰籍。

2018年暑假,谭锦涛加入学校“火凤凰”社会实践支教队前往西藏仁布县中学开展了为期20多天的支教。“这次西藏支教之行,为节省经费,我们做了40多小时的硬座,中途转站跋涉34夜才到达仁布县。有的队员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高原反应,不得不去医院吸氧。”

谭锦涛介绍说,在那20多天里,志愿者们每天都是日程满满,白天上课、家访慰问,晚上常常准备教案到深夜。“几乎每晚凌晨,总有那么一个房间的灯仍然亮着,一个微胖的身影一直在工作。从清晨忙到深夜,谭锦涛似乎不会感到疲惫,除了支教工作,他还会到厨房帮忙做饭,简直是我们的‘神’。”同行志愿者吴思琪笑着说。

谭锦涛对这次支教有着自己深刻的感悟,他在支教即将结束之时的一次交流会上动情地说:“西藏的壮美深深地震撼了我,同样,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孩子是这样的可爱,让我有一种想把所学知识都传授给藏族学生们的强烈愿望,希望用我们的行动,鼓励藏族学生们去感受、去探索、去接纳、去融合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未来:坚守本心 志愿精神永存心中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八字箴言是谭锦涛投身志愿服务的信条。在校青协的四年,他奉献爱心的同时,也收获了快乐和成长,从大一时懵懂的小部委,到现在已经成为独当一面、承担大任的协会主席。

回顾四年的志愿服务经历,谭锦涛坦言,也曾有想过要放弃的念头,也有迷茫不知所措的时候。“在智童幼儿园支教时,我觉得那些孩子什么都不缺,与留守儿童相比他们的生活水平、享受的教育设施都很好,并不需要帮助,这让我感到手足无措,觉得自己的行为似乎毫无意义。这种疑惑促使我反思做一名志愿者的初心,帮助他人,哪怕只是一点点。”

回顾自己做过的每一次志愿服务,每一场活动,每一点付出,都是真诚的,他豁然开朗了,也更加坚定了做志愿者的决心。“虽然,我一个人的能力有限,但只要有一颗恒心去开展志愿服务,同时号召更多人参与进来,这样的力量将会是巨大的,也一定能够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谭锦涛坚信,一个人的力量犹如一把泥土,但千万把泥土是能汇聚成一座山峰,这样的山峰可以改变风的流向,水的流速。志愿者的力量亦是如此。

成为一名志愿者,这一路必然有些许荆棘,但也充满了欢声笑语,用心去感受志愿者的荣耀,用心去策划每一个志愿服务活动,才能真正意义上诠释“志愿者”这个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