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情怀,行无私

简短说明
依情怀,行无私   武汉纺织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张建林教授积极参与全国著名教育智库长江教育研究院为国家教改建言献策,荣获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2018年中国智库咨政建言“国策奖”。  “受光于隙见一床,受光于牗见室央,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事功者一时之荣,志节者万事之业。”古往今来,中国人一直都主张弘扬奉献精神,而在过去也有许许多多的仁人志士为国为,竭尽所能。我校张建林教授参加智库活动多年,默默付出,不问名利,不求回报,为国家奉献自己的才能。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他荣获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2018年中国智库咨政建言“国策奖”。  缘起偶然,默默耕耘“智库”这


  武汉纺织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张建林教授积极参与全国著名教育智库长江教育研究院为国家教改建言献策,荣获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2018年中国智库咨政建言“国策奖”。
  “受光于隙见一床,受光于牗见室央,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事功者一时之荣,志节者万事之业。”古往今来,中国人一直都主张弘扬奉献精神,而在过去也有许许多多的仁人志士为国为,竭尽所能。我校张建林教授参加智库活动多年,默默付出,不问名利,不求回报,为国家奉献自己的才能。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他荣获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2018年中国智库咨政建言“国策奖”。
  缘起偶然,默默耕耘“智库”这一概念在产生于我国十八大以后,是中国学术界自主创新的科研成果。张建林教授对“智库”这个概念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智库是指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整合高端人才的智力知识资源,以创新型人才为核心产生的全智能产业链的集中体现,目的是凝聚全国人民特别是学者的智慧来建设我们的祖国。从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我们国家的改革发展是前无古人的,但不可否认其间还存在一些问题,国家为此加强智库建设,引导学者为国家发展贡献才智,使社会科学更向中国现实。
  谈起参加智库活动的初衷,张教授十分风趣的称自己是瞎猫碰上死耗子,有了想法就顺其自然参加了。钱钟书说:“天下就没有偶然,那不过是化了妆,带了面具的必然。”无疑,张教授能参加智库工作离不开他多年来对学术的苦心钻研与其“受光于天下照四方”的精神。他表示参加智库是国家对学者能力与道德的认可,此二者缺一不可。
  张建林教授参加的智库活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他从2011年开始加入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为国家教育献言献策。据了解,这是中国教育史上首次设置的对国家教育重大改革发展政策进行调研、论证和评估的专门机构。在加入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的这段时间里,张建林教授受益匪浅。二是他受邀加入长江教育研究院为教育政策建言。长江教育研究院是立足于中部地区特别是湖北教育发展研究和教育文化产品开发的机构。通过这个机构,集中湖北省乃至国内外优秀的教育专家队伍,旨在探求一种以政府指导为原则、学术研究为基础、文化出版为手段,“政、产、学、研”各自优势相结合的体制,提到该体制时张教授说:“它的优势是合理分配工作,体制之间交流频繁,合作能力强。同时它不涉及编制、工资、福利,完全是一种业余贡献。”
  虽然张教授与智库结缘起于偶然,但他对智库活动毫不懈怠,多年来他始终参与其中,一路坚持,从不间断。
  不忘初心,无畏前行“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到,而作为智库团队成员之一的张建林教授认为在教育改革方面也是如此。在研究过程中,他认为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信任,二是德能。国家和学校给予最基本的信任,并且他表示自己未来将继续参加智库活动,充分贡献自己的智慧才能。
  参加智库是没有任何报酬的,张建林教授单纯是出于一种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出于对社会的强烈责任感,更是出于一种为国家的无私奉献精神。把智库工作做好,不求名利,这就是大爱。曾几何时,名利成为你行事的标准?曾几何时,奖金成为你办公的动力?或许,名与利尚存,但请装上你的情怀,带着无私奉献的精神,怀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整装再出发。
  作为国策奖的获得者,张建林教授认为此次获奖无功利性意义,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得担其责,不能抱着获取报酬的心态去研究,它的本质是起鞭策激励作用,是对其工作事业的认同,也会带给他一种成就感。
  “做这项研究,要有对教育的热爱,具备贡献精神,无私的大爱,而最重要的是抱有情怀”张建林教授提出了他对智库研究的看法。他也表示自己未来继续参加智库活动,充分贡献自己的智慧才能。初心依旧,朝着这条路走下去,不为名利所动,有情怀,有德能,才能无畏前行。
  立足纺大,师字为先虽然张建林教授一直从不同方向为国家为教育事业做贡献,但他深知自己是武汉纺织大学的教育工作者,他的根本是作为普通教师做好教学工作。
  作为一名纺大的教授,他曾经到上百所高校和企业交流访问。一方面,他参考了各个高校和企业的改革案例与政策走向,向学校作了多次报告;另一方面,他也把武汉纺织大学的风采带向全国,让学校在全国有了更高的声誉。在这个过程中,学校一直支持张建林教授的工作,张建林教授自己也吸收了来自全国的优点和经验,同时更是为国家社会做出了贡献。
  在张建林教授看来,普通教学工作的最大难点就是题目的选择。能被称之为好题目的一定是有挑战性、学生感兴趣、对教材有统领作用并且覆盖面广的题目,这也是张建林教授在平常工作中极力追求的一环。同时,张建林教授希望学生明白一点:再高明的教学方法,没有学生配合,也只有微小的作用。只有有理想、有担当、配合学校老师的学生才能成长成才。
  提到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需要具备的基本品质时,张建林教授依然认为最关键的就是无私与情怀。只有具备了无私与情怀,才可能热爱教育事业,才会富有责任感,也才会从奉献中获得成就感。
  时光浩荡,岁月悠长。我们相信接下来的日子里张建林教授将保持纯粹淡泊的心继续为国家教育事业做贡献,也祝愿以后张教授将取得更大的成就。我们希望未来会涌现出更多潜心治学、甘于奉献、充满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优秀学者。
  (学通社记者 李盈莹 张盈杨泽林)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