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办公室:发扬斗争精神 深入检视整改





  担当作为:“勇当全面深化改革的排头兵”
  在学校办公室副主任杨成才办公桌上,有一张关于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问题的整改落实工作清单,系统梳理了师生十分关注的7大类、12小项问题。
  这张清单蕴含很多细节。事实上,这上面的问题并非由校办一个单位能产生或消化,以会议统筹为例,师生提出会议“频次太高”“效率不高”“学校层面会议抓得不太好”等问题,实际上与各个部门、各个学院的执行、联络等都有“牵连”。
  再如,工作业务方面,“各个部门业务办事指南不全、不详细、不集中”,这实际上反映出各个部门的内部差异和执行失范。
  但既然师生提出,校办就觉得应义不容辞“担起来”,他们没有相互推诿,杨成才说:“我们班子有一个共识,凡是需要统筹协调,单独一个学院和部门不能承接的,校办‘照单全收’,做好推动改革的‘二传手’。”
  9月20日下午15点57,校办副主任冯国林收到李召虎校长转来的一封邮件:有学生提出,持续开放一教408教室供考研同学复习用。冯国林本可转发给相关部门研究处理,再答复学生。但他没有,而是马上联络有关负责人,摸清事情原委,提出解决方案,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给学生以满意答复。
  “协调需要艺术,我们把这些事担当下来,也就不会‘九龙治水’,减少了沟通成本,让师生获益。”
  学校办公室是学校的“大管家”,事无巨细、纷繁杂芜,一些师生反映强烈的问题,争取能第一时间解决,免得“一拖就拖成‘无底洞’、放成‘悬案’”。
  刀刃向内:“一切自校办始”
  凡事“自我始”是一种精神状态。
  校内师生都知道,OA系统是学校的重要事务系统。但在主题教育开展期间,师生反映了一些相关问题:自2010年上线以来,运行老旧,尤其是只能办文,不能办会、办事,没有覆盖二级单位,不能实现手机终端服务,OA系统成为服务师生高效办事之痛点。
  针对这一问题,校办决定以主题教育检视问题为契机,加大整改力度,重建OA系统。校办将加强OA系统升级改造,推动督导督办、会议报名及签到、合同管理、会议室管理等功能线上办理,同时把OA引向二级单位和移动端,实现手机端和电脑端同步并联、时时处处都能办理公务,提高全校办公系统信息化水平。
  “一切自校办始,我们也在主动探索如何让办公系统成为打破部门壁垒、实现流程再造的办法。”校办的一位工作人员说。
  10月11日下午,全校的办公室主任在行政楼5楼会议室齐聚研讨,这个会议实际上是一个“整合会”———把新办公室主任见面会、业务培训会、办公室系统工作研讨会融合成一个会议。校办相关负责人说,这些做法让校办先行,把冗长繁琐变为简洁明快。
  年底总结多、考评汇报多,校办的同志们在基层调研时接到很多反映。想办法解决总结考评方面的问题,校办这次下了决心。
  针对师生提出的年终总结“年年特色品牌,急功近利”“以PPT论英雄”“穿靴戴帽多,干货少”等问题,校办从自身开始,进行指标量化:明确学校组织开展的综合督查检查考核每年不得超过2次,部门自行组织开展的原则上每年不得超过1次。
  自我加压:“没那么多远期整改”
  “我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我们的变化,请大家来看”,在10月11日下午的办公室系统工作调研会上,校办主任张金洲说到。
  摊开校办的整改落实清单,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那就是在12项整改条目中,只有一条是“长效机制”,其余全是立行立改和限期整改,限期也多集中在2019年11月。张金洲说,没有那么多长效机制,没有那么多远期整改,看到问题就即知即改、立行立改,要讲求实绩和实效。
  时间紧、任务重,这本就是自我加压和自我设限,争取在一个短时间释放整改活力,让师生感受新变化和新进步。
  唯一一个“长效机制”是关于文风的。有师生提出,学校文风较“浅”,缺乏温度和温情。文件数量精简了,但文件的字数未减下来。校办拟建立长效整改,源于文风转变需要一段时间,难以一蹴而就。“除学校规划、报告等涉及全局性工作的文件外,原则上不超过8页,控制在4000字以内”,这是最新的要求和规范,量化指标导向“新活深”文风。
  实际上,这种自我加压,让师生很是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