峥嵘岁月忆往昔,一腔热血爱国魂
简短说明
峥嵘岁月忆往昔,一腔热血爱国魂
当我们走进陈静波同志的家中时,映入眼帘的首先是一张中国地图。这并不是一张普普通通的地图,上面用钉子作为标记,插满了小红旗,这是他参军以来所走过的所有地方,所有战斗的地方,清清楚楚。其中有一面最大的旗帜,地点是河南焦作,他说,这是他革命开始的地方,时间是1945年8月,那年他18岁。看着地图上密密麻麻的红旗与钉子,不难想象这位耄耋老人,将他的整个青春都献给了祖国伟大的革命事业。正因为有这些革命先烈,我们才能过上如今和平安稳的日子。
戎马半生 枪林弹雨中的爱国情怀
“如今的社会和之前完全比不得啊,比不得……那时候我 当我们走进陈静波同志的家中时,映入眼帘的首先是一张中国地图。这并不是一张普普通通的地图,上面用钉子作为标记,插满了小红旗,这是他参军以来所走过的所有地方,所有战斗的地方,清清楚楚。其中有一面最大的旗帜,地点是河南焦作,他说,这是他革命开始的地方,时间是1945年8月,那年他18岁。看着地图上密密麻麻的红旗与钉子,不难想象这位耄耋老人,将他的整个青春都献给了祖国伟大的革命事业。正因为有这些革命先烈,我们才能过上如今和平安稳的日子。
戎马半生 枪林弹雨中的爱国情怀
“如今的社会和之前完全比不得啊,比不得……那时候我们老家有一句俗语‘早死有人抬,迟死没人埋’,那个时候的生活真的穷苦不堪……”出生于1927年的老先生如今已93岁高龄,谈到过去艰难的革命时光仍数度哽咽。
早在五六岁的时候陈静波的父亲就去世了,兄弟姐妹11个,每天靠吃观音土、糠、野菜来充饥才不至于被饿死。16岁的时候,蒋介石所带领的国民党召集壮兵,要求年满15周岁的男孩子都要上前线。就这样他在国民党的压迫下当了两年的壮丁,直到1945年,终于逃出的他,带着一腔热血成为了八路军的一员。他说:“那个时候,八路军无论走到哪里都是受欢迎的,家家户户把能吃的米啊、肉啊都拿出来送给我们,有很多人都自愿加入我们的队伍!”
老伴儿从房间里拿出爷爷的军装,深绿色的军装上别满了勋章,他指给我们看:“这是抗美援朝的三级勋章,是朝鲜颁发的;这是淮海战役的;这是渡江战役的;这是解放西南胜利纪念;这是1950年华北解放纪念……”这些都是莫大的荣耀,都是用命换来的。陈爷爷先后在解放军太行山军区老二团、四十四师、十五军、130团等部队担任班长、副排长、排长、副连长、区队长、政治指导员、协理员等职务,参加过的战争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等,在进军两广战役中还荣立一等功。谈起这些过往时,那些惊险的九死一生的时刻老先生仿佛还历历在目。谈到自己当初参军的时候正是抗日战争末期,那时日本人基本已经投降撤出中国,然而国民党却步步紧逼。“那个时候因为子弹少所以我们从来不肯轻易开枪,子弹打完了都是要捡回来循环利用的。真的就是用双手双脚和小米加步枪战胜了敌人的飞机大炮!”
问到最难忘的一场战役,老先生说每一场战斗都是拿命去拼的,没有什么难忘不难忘之分。站在一旁的奶奶对我们说:“他身上现在还有两处伤。一处是头,人家子弹打过来,幸好他偏了下头,子弹擦过了右边额头。还有一处是右腿,子弹碎片到现在还没找到。”我们又看向爷爷,爷爷只是笑着看着奶奶,安静地听奶奶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爷爷说:“负伤情况最严重的是在1947年8月份的一个晚上和国民党的遭遇战,一个由东向西走一个由西向东走,双方在路上面对面的碰到了。国民党有美方支持,手持的都是新武器,而我们只有少量的步枪和子弹。国民党人数也比我们多,不管三七二十一只能打啊。当时我是二连连长,有一个新战士还不清楚情况,一个炮弹飞过来,我冲过去救他,‘砰’炸弹爆炸,腰被炸伤了。”爷爷笑着给我们描述当时的情景,但我们都默默替爷爷捏了把汗。
爷爷站起身拄着拐杖到地图边,用手指着地点给我们讲:“最危险的是渡江战役,突破长江,直追到南平一带。每天都不停歇地跑,没有粮食,找老百姓问哪家是地主借粮食,吃完又继续追敌人,天天打仗,180里路,轻装跑步前进,一个连170多个人,到最后还剩不到90个人。我体力比较好带着部队在前面跑,鞋子跑坏了,就光着脚丫子跑,脚后来跟火烧一样疼,看到有击毙了的敌人就把他们的鞋子穿在脚上继续战斗。”几次想问爷爷是什么支撑他跑完这180里路,是什么支撑他坚持战斗,盯着地图上的小红旗,我们明白了,是国家。
1951年,陈静波听从上级命令,随部队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这一去就是4年零4个月,直到1954年才回国。那个时候跟美国人打仗,美国人的军火设备更加高级精良。战士们没有别的办法,敌人靠车他们就靠脚,别人靠大炮他们就派冲锋队炸了他们的碉堡,最多的时候一天有上百架飞机在他们上空徘徊,他们就拿手中的步枪去打飞机。老先生骄傲地说:“那个时候我们真的三枪打下一架飞机呢!飞机在头上,我们志愿军就向下挖坑,躲在坑里打。”爷爷边说边举起拐杖当枪给我们演示打美军飞机,“一晚上打了40公里,一直把他们赶出三八线。美军睡睡袋,睡得香,志愿军过去他们都不知道。起初我们也不知道什么是睡袋,弄了一会知道,原来美军就睡在里面,我们就用脚踢,丢出手榴炸弹。”爷爷说着又笑起来。“朝鲜战争时,志愿军战士一般都是吃的炒面,一种用大豆磨成的粉,吃多了容易拉肚子。朝鲜老百姓喜欢志愿军,就偷偷用自己家的大米把志愿军吃炒面调换了,把好的粮食都留给志愿军。”爷爷虽是笑着讲出来的这些故事,但我们明白每一场战争都是沉重的,如果有可以和战士们相匹配的,那只有我们和他们一样对祖国的热爱。
早在五六岁的时候陈静波的父亲就去世了,兄弟姐妹11个,每天靠吃观音土、糠、野菜来充饥才不至于被饿死。16岁的时候,蒋介石所带领的国民党召集壮兵,要求年满15周岁的男孩子都要上前线。就这样他在国民党的压迫下当了两年的壮丁,直到1945年,终于逃出的他,带着一腔热血成为了八路军的一员。他说:“那个时候,八路军无论走到哪里都是受欢迎的,家家户户把能吃的米啊、肉啊都拿出来送给我们,有很多人都自愿加入我们的队伍!”
老伴儿从房间里拿出爷爷的军装,深绿色的军装上别满了勋章,他指给我们看:“这是抗美援朝的三级勋章,是朝鲜颁发的;这是淮海战役的;这是渡江战役的;这是解放西南胜利纪念;这是1950年华北解放纪念……”这些都是莫大的荣耀,都是用命换来的。陈爷爷先后在解放军太行山军区老二团、四十四师、十五军、130团等部队担任班长、副排长、排长、副连长、区队长、政治指导员、协理员等职务,参加过的战争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等,在进军两广战役中还荣立一等功。谈起这些过往时,那些惊险的九死一生的时刻老先生仿佛还历历在目。谈到自己当初参军的时候正是抗日战争末期,那时日本人基本已经投降撤出中国,然而国民党却步步紧逼。“那个时候因为子弹少所以我们从来不肯轻易开枪,子弹打完了都是要捡回来循环利用的。真的就是用双手双脚和小米加步枪战胜了敌人的飞机大炮!”
问到最难忘的一场战役,老先生说每一场战斗都是拿命去拼的,没有什么难忘不难忘之分。站在一旁的奶奶对我们说:“他身上现在还有两处伤。一处是头,人家子弹打过来,幸好他偏了下头,子弹擦过了右边额头。还有一处是右腿,子弹碎片到现在还没找到。”我们又看向爷爷,爷爷只是笑着看着奶奶,安静地听奶奶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爷爷说:“负伤情况最严重的是在1947年8月份的一个晚上和国民党的遭遇战,一个由东向西走一个由西向东走,双方在路上面对面的碰到了。国民党有美方支持,手持的都是新武器,而我们只有少量的步枪和子弹。国民党人数也比我们多,不管三七二十一只能打啊。当时我是二连连长,有一个新战士还不清楚情况,一个炮弹飞过来,我冲过去救他,‘砰’炸弹爆炸,腰被炸伤了。”爷爷笑着给我们描述当时的情景,但我们都默默替爷爷捏了把汗。
爷爷站起身拄着拐杖到地图边,用手指着地点给我们讲:“最危险的是渡江战役,突破长江,直追到南平一带。每天都不停歇地跑,没有粮食,找老百姓问哪家是地主借粮食,吃完又继续追敌人,天天打仗,180里路,轻装跑步前进,一个连170多个人,到最后还剩不到90个人。我体力比较好带着部队在前面跑,鞋子跑坏了,就光着脚丫子跑,脚后来跟火烧一样疼,看到有击毙了的敌人就把他们的鞋子穿在脚上继续战斗。”几次想问爷爷是什么支撑他跑完这180里路,是什么支撑他坚持战斗,盯着地图上的小红旗,我们明白了,是国家。
1951年,陈静波听从上级命令,随部队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这一去就是4年零4个月,直到1954年才回国。那个时候跟美国人打仗,美国人的军火设备更加高级精良。战士们没有别的办法,敌人靠车他们就靠脚,别人靠大炮他们就派冲锋队炸了他们的碉堡,最多的时候一天有上百架飞机在他们上空徘徊,他们就拿手中的步枪去打飞机。老先生骄傲地说:“那个时候我们真的三枪打下一架飞机呢!飞机在头上,我们志愿军就向下挖坑,躲在坑里打。”爷爷边说边举起拐杖当枪给我们演示打美军飞机,“一晚上打了40公里,一直把他们赶出三八线。美军睡睡袋,睡得香,志愿军过去他们都不知道。起初我们也不知道什么是睡袋,弄了一会知道,原来美军就睡在里面,我们就用脚踢,丢出手榴炸弹。”爷爷说着又笑起来。“朝鲜战争时,志愿军战士一般都是吃的炒面,一种用大豆磨成的粉,吃多了容易拉肚子。朝鲜老百姓喜欢志愿军,就偷偷用自己家的大米把志愿军吃炒面调换了,把好的粮食都留给志愿军。”爷爷虽是笑着讲出来的这些故事,但我们明白每一场战争都是沉重的,如果有可以和战士们相匹配的,那只有我们和他们一样对祖国的热爱。
转业从文 用笔书写国泰民安
1954年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被朝鲜政府授予抗美援朝三级勋章的陈静波回归故土,去到江西南昌一所文化学校学习。当时28岁的他结识了现在的爱人,结婚后两人一直在江西南昌的师范学校学习,直到1958年陈静波从部队转业,他们夫妻二人才从江西来到了湖北,他在湖北省鄂南煤矿担任科长。1973年又调入武汉市粮食棉花站任主任,1975年调入武汉市粮食学校任副校长直至1992年8月离休。当卸下军装,远离了战场上的硝烟,陈先生又用他自己的方式开始书写爱国新篇章。新中国成立全国解放后,国家的发展如日中天,而教育更是不能落后。
在担任武汉市粮食学校副校长的17年里,他兢兢业业,主要负责着学校的基础建设与后勤管理,大到学校绿化工程、设施建筑,小到师生吃住用行,他都会一一过问、仔细安排。那个时候学生的书桌、床板都还是木质的,时间长了容易被腐蚀。了解到杉木结实耐腐烂,他便亲自到各处去考察情况,了解杉木价格,择优采购回来后,连同门窗也统一换成杉木,就是为了给学生老师们一个更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武汉市粮食学校几经改名合并,最终于2003年与武汉市广播电视大学合并,并更名为武汉软件职业学院。老先生现在也会每天看新闻报纸关注学校的发展状况。老先生曾在报纸上看到过我校“光谷之翼”车队赛车的获奖报道,他不禁夸赞道:“现在事物发展迅速,我们老师和同学都很厉害,这个成功不仅仅是个人的功劳,更是集体的心血!”
在担任武汉市粮食学校副校长的17年里,他兢兢业业,主要负责着学校的基础建设与后勤管理,大到学校绿化工程、设施建筑,小到师生吃住用行,他都会一一过问、仔细安排。那个时候学生的书桌、床板都还是木质的,时间长了容易被腐蚀。了解到杉木结实耐腐烂,他便亲自到各处去考察情况,了解杉木价格,择优采购回来后,连同门窗也统一换成杉木,就是为了给学生老师们一个更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武汉市粮食学校几经改名合并,最终于2003年与武汉市广播电视大学合并,并更名为武汉软件职业学院。老先生现在也会每天看新闻报纸关注学校的发展状况。老先生曾在报纸上看到过我校“光谷之翼”车队赛车的获奖报道,他不禁夸赞道:“现在事物发展迅速,我们老师和同学都很厉害,这个成功不仅仅是个人的功劳,更是集体的心血!”
不忘历史 用心创造未来新篇章
老先生65岁离职休养,他和老伴儿在离休的这二十多年间,也常常出去旅游,看看祖国的山山水水,闲时还在院子李开垦了一块菜地,种些花花草草和蔬菜。近两年身体不大好就没再出过远门,只和邻里街坊下下象棋、拉拉家常里短,日子过得也算清闲舒适。几年前他还约战友欢聚一堂,回忆当年一同奋战的英勇事迹。令人惋惜的是岁月不饶人,许多如陈老先生一般为新中国革命贡献力量的人已经逝去,仅剩的老人们也都被病痛缠身。老先生身体虽说还算硬朗,但毕竟已是鲐背之年,从军那几年受过的伤落下的病根也时常折磨着他。
回忆这一生,流过血、流过汗、流过泪,谈到现在的时代发展,老先生说:“习近平总书记说得好,他说不忘初心,这个不忘初心的含义真的很深。国家发展靠一两个人是不行的,要靠大家,靠你们年轻人,你们就是希望,就是未来。当初中国都被他国嘲讽是‘东亚病夫’,那个时候大家普遍没文化,社会生产力低下,现在不一样了,我们可以说是世界强国了!时代在变,我们自身当然也要与时俱进,可是无论怎么变化,爱国不能变,爱国是根本。”
没错,诚如陈老先生所说,爱国是根本,我们所要铭记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历史事迹,这世上还有许许多多没有被写进历史书中的人,可他们的爱国之心并不能因此淹没。泱泱历史长河中,每一位中国人都是主角,每一位在革命中浴血奋战的人,都应当被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讲起过往岁月,93岁高龄的陈静波永远精神焕发。这些故事并不能仅靠三言两语讲完,而老先生身上的爱国情怀和工作热情却深深打动着我们每一个人。如今的我们更应当铭记历史,报效祖国。无论是现在亦或是更远的未来,祖国永在心中!
回忆这一生,流过血、流过汗、流过泪,谈到现在的时代发展,老先生说:“习近平总书记说得好,他说不忘初心,这个不忘初心的含义真的很深。国家发展靠一两个人是不行的,要靠大家,靠你们年轻人,你们就是希望,就是未来。当初中国都被他国嘲讽是‘东亚病夫’,那个时候大家普遍没文化,社会生产力低下,现在不一样了,我们可以说是世界强国了!时代在变,我们自身当然也要与时俱进,可是无论怎么变化,爱国不能变,爱国是根本。”
没错,诚如陈老先生所说,爱国是根本,我们所要铭记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历史事迹,这世上还有许许多多没有被写进历史书中的人,可他们的爱国之心并不能因此淹没。泱泱历史长河中,每一位中国人都是主角,每一位在革命中浴血奋战的人,都应当被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讲起过往岁月,93岁高龄的陈静波永远精神焕发。这些故事并不能仅靠三言两语讲完,而老先生身上的爱国情怀和工作热情却深深打动着我们每一个人。如今的我们更应当铭记历史,报效祖国。无论是现在亦或是更远的未来,祖国永在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