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如何带你『飞』

面对00,思政课不仅要有料,还得够味。老师在上面念ppt,学生在下面玩手机,最后混过考试,拿到学分,这一切都不应该是思政课堂的常态。

在武汉大学开设的形势与政策示范课堂——“珞珈开讲”上,你可以邂逅院士、人文社科资深教授、“长江学者”,也可以聆听国家教学名师、中央马工程首席专家、杰出青年法学家的妙语连珠。他们谈宪法、讲扶贫、论科技,分析金融形势、论道法治建设,既有“高大上”的大国外交思想,也有“接地气”的乡村振兴方略,让学子们大呼过瘾。目前已开设20,覆盖学生5000余人。

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理论武装时效性﹑释疑解惑针对性、教育引导综合性都很强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组的老师们虽然自身理论知识功底深厚,授课经验丰富,但仍然不敢对这门课有丝毫松懈。他们不断更新知识储备和教学要点,聚焦时事热点,解析形势政策,分享成长经历,传授思维方法,让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的同时,也由衷感叹老师们学识渊博。

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形势与政策课正是要通过“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通过传授知识,解决“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通过对剖析事实,解决“如何看”的问题;通过潜移默化的价值观传输,解决“是非对错”的问题,从而实现知识、技能、价值观的统一,让思想政治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功夫下在课堂内,功效显在课堂外。有热度、有深度、有温度的知识传授和内容引导,会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不仅是课堂创新,学校还应将进一步集合各方力量、各种资源、各门课程,构建协同一致、合力育人的体系,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双发力”和有机融合,以破解思政教育的“孤岛现象”。(付晓歌)

图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