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克尔在华中科技大学的120分钟(已获2020年第三十七届湖北新闻奖二等奖)
该文已获2020年第三十七届湖北新闻奖二等奖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9月7日,金秋的喻园,阳光正好,满目葱茏,修旧如故,焕发着人文光彩的华中科技大学梧桐语问学中心迎来了首位世界大国领导人。
“校园特别好看。”“学校有多少人?”上午11时50分左右,正在中国访问的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率团抵达梧桐语问学中心。刚一下车,默克尔便表达了对华中大良好的“初印象”。随后的演讲互动中,默克尔侃侃而谈,赢得了阵阵掌声。短暂的休息之后,默克尔还参观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武汉中德友好医院。
德国总理府国务秘书S.E.Steffen Seibert、德国驻华大使S.E.Dr.Clemens von Goetze,中国驻德大使吴恳,校领导邵新宇、李元元、陈建国、梁茜等陪同参加活动。
“我们比以往更多地需要多边主义。要合作,不要单干。”
整洁的梧桐语园区,绚丽的鲜花迎风盛放。默克尔在校党委书记邵新宇、校长李元元的陪同下,来到学校对德合作展示墙前。
从德国医生Erich Paulun博士创办德文医学堂,到欧洲科学院院士、洪堡大学Jürgen Kurths教授担任工程科学学院外籍院长;从裘法祖院士在慕尼黑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与德籍夫人罗懿结为伉俪,到武忠弼教授两次获得十字功勋勋章;从医科领域,到理工、人文、教育等多领域的友好交流;35张精心挑选的照片,蕴含着我校与德国各界积淀了百余年的深厚情谊。
邵新宇介绍说,对德合作是我校国际交流的传统特色之一,学校一直与德国各界保持着广泛密切的合作关系,与海德堡大学、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博世中央研究院等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开展了务实合作,产出了大批丰硕成果;同时我校还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的传统,成果转化实力雄厚。默克尔边听边点头,对此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赞赏。
随后,在师生们热烈的掌声中,身着粉色上装的默克尔步入明德报告厅,微笑着向大家挥手致意。
李元元对默克尔一行表示欢迎,并介绍了我校概况及与德国的友好交往渊源。他表示,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华中大正在加快推进国际化发展战略。面向未来,学校愿同德方深耕友谊,挖掘潜力,进一步加强与德国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友好合作,为中德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注入新内涵,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贡献。
“很高兴能在这里欢聚一堂,贵校人才辈出,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演讲一开始,默克尔就对华中大赞赏有加。
默克尔谈到,华中大有许多著名的校友,既有灰色系统理论提出者邓聚龙教授、刘思峰教授,也有微信创始人张小龙,还有著名网球运动员李娜、李婷。她说:“这样的一些华中大人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世界。”
默克尔认为,国际间的合作尤为重要:“国家繁荣是世界繁荣的一部分,我们要承担起共同的责任,才能应对共同的挑战。”特别是在气候方面,人类必须竭尽所能让气候变化及其后果处于掌控之中,全球气候治理事业离不开中国的重大贡献。
谈到中国,默克尔说,中国在过去几十年中实现了史无前例的发展,数亿人脱贫;中国也是当今国际政治和世界经济最重要的参与者之一,承担着重要的全球责任。
她说,清洁的环境、有趣的工作,能让年轻一代安家立业,创造更美好的生活。这样的愿望是共同的。“希望中德双方都有美好的未来。因此我们比以往更多地需要多边主义。要合作,不要单干。”
“祝愿这一代世界青年共塑美好的未来。”
面对一张张朝气蓬勃的青春脸庞,默克尔在演讲中亲切寄语:“祝愿这一代世界青年共塑美好的未来”。
高高举起手,社会学院研究生宋海佩获得了第一个提问的机会:“12次出访中国,总理阁下感受到中国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何此行选择武汉?”
默克尔说:“我曾经两次乘飞机飞越武汉,从高空看到了万里长江还有那么多水,于是我想一定要去一趟这个城市。”从西安、成都、上海、深圳到武汉,她感受到“中国人非常勤劳,中国青年非常勤奋,中国充满了蓬勃的发展活力”。
随后,外国语学院本科生汪俊臣以一口流利的德语提问“如何看待文化机构对国家间文化交流的作用”。
默克尔说,文化机构和文化活动可以增进对彼此历史、国情、特色的了解,提高双方认知度。她也称赞汪俊臣的德语“说得特别好,可以感到很自豪”。
“中德能够联合举办大学生机器人竞赛吗?”机械学院本科生周浩源希望德国先进的机器人技术能与华中大机械学科的优势达成“强强联合”。
默克尔建议可以与慕尼黑大学、柏林工业大学商谈合作事宜。李元元表示合作举办高级别的科技竞赛有助于同学们开展创新创造实践。
话音刚落,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研究生陈璞赟也抢到一个提问机会:“互联网时代,您认为传统制造业该如何发展呢?”
默克尔回答道:“传统制造业不会消失,但必须不断发展,整个生产制造流程会发生巨大变化。”
李元元则叮嘱同学们“只有夕阳的技术,没有夕阳的产业”,首先要学好学科专业知识,将来才能大有作为。
我校自1962年开办的德语医学班是中德医学交流的重要基地。基础医学院本科生胡颖洁想了解“中德医科对于共同服务人类健康有哪些进一步的思考”。
“医院不仅是医疗场所,还承担着医学教育和科学研究的责任”,默克尔希望中德院校之间建立更多合作项目,促进医学生的交流。
环境保护问题是默克尔一直都非常重视的。环境学院研究生梁莹举手提问:“您认为当代大学生在环境保护上能做些什么?”
默克尔说,环境保护是一个全球性的课题,需要每个人作出努力。她赞誉道:“中国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华中大是很好的森林大学,非常有效地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
……
近40分钟的互动,默克尔与7名学子进行了交流。看到大家意犹未尽,她发出真诚邀请:“有机会,欢迎大家到德国进一步学习交流。”
“同济医院非常棒!”
同济医院的历史可溯源至由德国医生埃里希·宝隆1900年在上海创立的同济医院。目前,医院与德国多家大学及医疗机构开展了合作。
14时30分左右,默克尔一行到访同济医院·武汉中德友好医院。医院党委书记吴菁、院长王伟,中德医学协会会长陈安民,医院德方院长Nagel、中方院长刘继红等参加活动。
在门诊大厅,默克尔与一线医护人员亲切握手,致以慰问。在欢迎牌前,默克尔与同济医院领导班子成员、老领导老专家代表、留德归国师生代表、在院德籍员工、学生代表等合影留念。
随后,默克尔一行参观了医院文化街,与医务工作者、学生代表进行座谈。默克尔对中国医疗整体情况、分级诊疗、儿童疾病救治、先进医疗技术应用、医学教育及德国留学生在医院的学习生活较为关注。医院职工和学生代表用德语与默克尔进行了互动。
“同济医院强大的服务病人能力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非常棒!”交谈中,默克尔对中国医疗体系和政策制度给予了高度评价,对进一步推进并充分发挥同济医院对德交流的标杆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她表示,中国的医学和医学教育水平发展很快,希望双方大学和医学机构之间加强合作交流,相信德国医学生也会非常感兴趣。
两个小时,120分钟,热烈的掌声在华中科技大学一次次响起。计算机学院本科生师宇哲说:“默克尔总理的演讲让我能够从一个更高的格局看待世界的发展与变化。”电气学院研究生郭自清坚信华中大青年有能力担当中德交流合作的“使者”。刚从德国来数字PET实验室学习的维克多和科尼利厄斯更是激动不已:“能成为一名HUSTer,真是太自豪了!”
在学校2019年暑期工作会议刚刚部署“开放活校”发展战略之际,默克尔来校访问,是“开放活校”的良好契机。面向未来,华中大与德国各界将赓续友好伙伴关系,全面加强务实合作,在同舟共济中驶向更美好的发展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