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把灵魂融进了大山

——女教师金梅扎根秦巴山区扶贫纪实

简短说明
她把灵魂融进了大山——女教师金梅扎根秦巴山区扶贫纪实 日前,我校驻村扶贫干部金梅老师入选了2019年4月“中国好人”候选人。 五年前,我校党委书记纪光录把金梅送到了253公里外的公祖村驻村扶贫工作队。让他没想到的是,五年后的今天,金梅以基层扶贫代表身份走进了中央电视台。几年来,全国范围内参加一线扶贫的干部成千上万,能走进中央电视台的却寥寥无几。习近平总书记曾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了“时间紧、任务重,必须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的重要指示。“金梅同志胸怀责任、肩负使命,在公祖村五年如一日地付出真心、注入真情、真抓实干,这就是爱岗敬业。”纪光录如是说。 她的事


日前,我校驻村扶贫干部金梅老师入选了20194月“中国好人”候选人。

五年前,我校党委书记纪光录把金梅送到了253公里外的公祖村驻村扶贫工作队。让他没想到的是,五年后的今天,金梅以基层扶贫代表身份走进了中央电视台。几年来,全国范围内参加一线扶贫的干部成千上万,能走进中央电视台的却寥寥无几。习近平总书记曾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了“时间紧、任务重,必须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的重要指示。“金梅同志胸怀责任、肩负使命,在公祖村五年如一日地付出真心、注入真情、真抓实干,这就是爱岗敬业。”纪光录如是说。

她的事迹受到央视特别报道

“这是我们村的大学生熊飞!”近日,我校道德讲堂讲述了扶贫女教授金梅5年来扎根深山、情暖贫困群众的感人故事。讲堂接近尾声,一个身着汉江师院校服、黝黑壮实的小伙子走上台,向金梅深深地鞠躬,送上了一大束康乃馨。在热烈的掌声中,金梅紧紧地搂着这名学生,用她那爽朗的嗓音向师生们介绍这位来自竹山县柳林乡公祖村的学生。

一句下意识的“我们村”,说得是那样的亲切自然,5年的驻村扶贫生涯,她早已把自己当成了公祖村的一员,她已经把自己的灵魂和大山里的困难群众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永远不能分开了。5年如一日的坚守,金梅也把脚步一寸寸地印在了海拔1300多米的公祖村,满当当的扶贫日记记载了她和公祖村的亲人们齐心协力脱贫奔小康的故事。

今年219日,央视“新春走基层”特别节目跟踪报道了金梅老师入户走访、指导村民脱贫的工作场景,作为唯一一名被该栏目报道的基层扶贫干部代表,她的事迹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今年38日,金梅荣获十堰市“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7天后,金梅老师回到自己的工作单位汉江师范学院,走进了学校的道德讲堂上,师生们才有机会近距离地聆听她的故事,也了解到5年来她那不为人知的艰辛……

她让患病辍学的孩子重返学校

金梅所在的驻柳林乡公祖村市直工作队有包保干部48人,负责帮扶123308人,熊飞就是金梅联系的其中一户贫困家庭的孩子。20183月,金梅走访到贫困户熊正万家,看到他读高三的儿子待在家里,没有去学校。询问得知,熊飞患上了中耳炎,听讲受到影响,于是被爸妈带回家用土方子治疗,已经10多天了也没好转,因为上课总听不见,他渐渐萌生了休学的念头。金梅把熊飞拉到身边一看,耳朵发炎化脓很严重,流的脓几乎把耳朵都堵死了。

“糊涂!”心直口快的金梅狠狠地批评了熊飞的家人。她曾多次走访熊正万家,对这个家庭十分熟悉:一家4口人,儿子上高中,女儿才几岁,老婆总是犯糊涂,主要靠熊正万种点药材、做点零工来维持生计。金梅深知,熊飞是他们家的希望,学业断不得。她赶紧带着熊飞去村里的卫生所治疗,并给他做思想工作。

医生开了药,金梅不放心,隔几天就打来电话叮嘱他按时吃药。半个月后,熊飞的耳朵痊愈了,重新回到学校去准备高考,并考取了我校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报名的时候,金梅把他送到学校,给他买了生活用品。今年,金梅又帮助他成功申请了国家雨露帮扶计划。

她帮村民重获光明挽救了一个家

公祖村是烟叶种植大村,在金梅和工作队的支持下,39岁的村民陶卫红种起烟叶、中药材,还养殖了蜜蜂,眼看日子一天天变好了。然而,因视网膜脱落,导致他的左眼视力急剧衰退,严重影响到干活和生活,陶卫红的脱贫信心也受到不小的打击。

陶卫红是家里的顶梁柱。“有一线希望就不能放弃!”金梅一边安慰陶卫红及家人,一边到县医院替他挂号排队,等待合适的角膜。在这期间,她一有空就跑到市医院打听。20187月,金梅了解到十堰市相关机构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角膜移植病例筛查活动,她和扶贫队员们赶紧带陶卫红到市里检查,并和国药东风总医院沟通,使得陶卫红获得了一个宝贵的名额。

今年6月份,陶卫红接受了角膜移植手术。“手术恢复得怎么样,家里还有哪些困难,金梅老师经常来找我聊天。”陶卫红说,现在他的眼睛恢复得不错,自己正积极发展产业,日子越过越好,现在已成为了公祖村的脱贫典型。

她对公祖村每家每户情况了如指掌

从学校到村口,坐车至少需要七八个小时。2017年的一天,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曹赟跟随金梅到公祖村走访,汽车行进至一处上坡路段,迎面开过来一辆三轮车,金梅马上叫停,下车与三轮车主寒暄几句,叮嘱他注意路况安全,谨慎驾驶。“三轮师傅你都认识?”曹赟感到很惊讶。“实不相瞒,这里每个人我都认识。”5年来,金梅的足迹遍布周边的大山。她说,村民们都很淳朴,和他们打交道时间长了,每家有什么事,都会找她诉说。后来,曹赟从村民口中听到,金老师对人很热情,大老远都能听见她的笑声,她整天脸上挂着笑容,进门就嘘寒问暖,对每家每户都特别关心。

公祖村位于十堰与重庆交界处的大巴山区,贫困户很分散,有的住在海拔1600多米的山林里,车难行,只能步行上山。虽然房屋看着就在眼前,但走上去得花不少时间,一个上午也走访不了几户人家。到了冬天,雪把路封了,根本上不去。在这样的条件下,金梅仍坚持每月至少走访每位贫困户家里一次。“她与乡亲们相处是那么热情和自然,对每家每户的情况了如指掌,‘你母亲的烫伤好些没?’‘你胳膊上的钢钉该取了吧?’‘你家孩子上学的事情有没有落实?’金梅总是能对每位村民给予及时的关切。”十堰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调研员、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赵秦这样评价金梅,“她对村里的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都熟悉了,哪家有几口人、因何导致贫困,都熟记于心。跑起山路来,她比我们好多男同胞都显得轻快。”

她的坚守让师生动容

2018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湖北期间曾就打好脱贫攻坚战、实现乡村振兴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金梅收看了总书记视察湖北的报道后备受鼓舞,对决胜脱贫攻坚工作更加信心百倍。从开始驻村到现在,工作队的队员换了一拨又一拨,而金梅作为305名市直驻村工作队员中唯一的女性,克服家庭困难,不惧工作条件艰苦,始终坚守在扶贫一线。

2018年冬天,我校文学院新闻专业的学生张鹏飞因拍摄纪录片,恰巧在金梅老师所在的公祖村待了十几天。“那几天阴雨绵绵,房间没有暖气,更加潮湿阴冷。”自诩体质耐寒的张鹏飞第一次因为冷而不敢进被窝。“金老师的住处就在这附近,很难想象她在这样的环境里坚持了5个春夏秋冬。”

公祖村是竹山县南部最偏远的深山村庄。贾征铭老师在和金梅走村入户期间留了心,从山脚下的第一户开始,直到夜深返回,也就只能走访10户左右。山路难行,金梅却一脸轻松地对贾老师说:“如果不是一个人走深山,有时会感觉害怕,我才不让你们跟着一起。”可贾老师早就听说,金梅很多次都是独自进山,甚至在大雨天四处塌方的环境下,爬过并不牢固的泥石堆继续赶路。“金老师心中揣着这份责任,坚守着这项事业,是她的真情实意唤来了乡亲们的深情厚谊。”贾老师说

5年来,金梅始终牢记使命,在公祖村扶贫期间,她保持着一个习惯:每天睡眠6个小时,其他的时间,除了工作,还是工作。平时在村委会,她就整理整理材料,一遍又一遍地确认每位村民的家庭信息。她说,比起坐在办公室搞文字,自己更喜欢到村里走走,不仅能第一时间了解村民的情况,还能及时为其解决困难。金梅手边厚厚的5本扶贫手册,记录着她与村民们的点点滴滴,见证着这片贫瘠山区的悄然改变。用金梅自己的话说,这份坚守从根本上还是来自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农村能在2020年全面消除贫困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