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一”帮扶 助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2019届毕业年级辅导员向方新,电脑里有一份由学生自主填写的在线共享表格,上面记录着管理学院703名毕业生的就业信息。

  其中,就业状态一栏的表达千奇百怪:找不到工作、没有满意的工作、暂时不考虑就业……“如今学生思想多元,就业心态千差万别。”向方新说。

  为了满足不同毕业生的就业需求,武科大积极搭建企业与老师、学院的直连通道,“一对一”地帮助学生好就业、就好业。

 

辅导员广集信息 助毕业生跨出求职第一步 

  “没有单位愿意要我!”城建学院2019届毕业生李域躺在床上,性格内向的她,面临毕业还没有找到工作,心里着急,但就是迈不出求职的第一步。

  “这是典型的就业恐惧症。”城建学院辅导员朱大琴说,大学生面临就业时会有一段茫然期,有的甚至情绪低落、消极逃避。

  从去年秋季至今,武科大已举办了7场双选会。平时,每周也有20多家企业来校举办宣讲会、见面会。可是,李域却连一份简历都没投出去。

  朱大琴在筹备3月份的土木建筑类专场双选会时,曾经给60多家企业打过电话,互通信息,与不少企业招聘官建立了不错的关系。招聘会后,有的招聘官直接找她推荐学生。

  “你这有合适的人选吗?”一天,一家企业负责人发来消息,朱大琴将李域的简历发给了对方,很快收到了面试的邀请。

  从收到企业信息,到指导修改简历,再到培训面试技巧,朱大琴“一对一”帮扶。两周时间,李域顺利拿到了录用通知。

  如今,城建学院已经为就业困难的16人解决了就业。

 

校友牵线搭桥  助毕业生找到心仪工作 

  在管理学院就读工商管理专业的何舜铭,在班上担任团支书,拿过互联网+省级比赛的银奖,作为一名福建人,只愿回到南方沿海地区从事本专业工作,让他几次双选会都无功而返。

  辅导员向方新了解情况后,主动联系了校友程智勇。他所在的中建三局深圳装饰公司,前几日刚在校友群里发了招聘信息。双方一拍即合,笔试、面试,何舜铭顺利拿到了offer

  “这样的学生找工作不难,难的是找到符合他们要求的工作。”向方新说, “不少学生自我设限,从地域到行业,甚至岗位都有明确的要求。”

  于是,向方新另辟蹊径,利用校友资源推荐毕业生就业。他的手机里有两个QQ校友群、6个微信校友群。在这些群里,校友们经常发来所在公司的招聘信息。

  根据毕业生的需求,向方新与校友们主动联系,一对一推荐。

  毕业生蒋威杰和满益梦,虽然大三、大四的专业成绩优异,但是大一的成绩不太理想,使得求职简历不太漂亮,成了求职的“绊脚石”,多次求职未果。

  向方新在QQ上主动联系校友,通过2006届校友、中国铁建港航局人事主管杨少波的推荐,他们成功入职。

  仅仅两个月,他找校友牵线搭桥,为30名毕业生找到了心仪的工作。

 

校企联动  老师代言  专场双选会破解就业难题 

  签,还是不签?化工学院2019届毕业生张永臻、王国静正在犹豫,是否与武汉市燃气热力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签就业合同。

  化工学院吴晓琴副院长向他们推荐,“我们学院有几位老师和这家企业有合作,有发展前景,待遇也不错。”

  “老师推荐的,顿时觉得很靠谱!”两位毕业生当场签了就业合同。

  这一幕发生在前不久举行的材冶化工类专场双选会上。当天,武汉市燃气热力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程心宇带队来校,与10余名学生达成了就业意向。 

  程心宇说,我们不仅与武科大的老师们有项目合作,而且欢迎学生来公司实习,“在实习中,学生了解公司,公司了解学生,等到正式签约,大家都很放心。”

  武科大毕业办的孟佳老师介绍,对大多数大学生来说,就业不难,难的是找一份工作待遇、工作环境以及职业提升空间都不错的高质量工作。现实中,往往是招聘会上双方相谈甚欢,可学生去到企业时发现不符合期待,短期离职现象屡屡发生。一旦离职,无论是学生还是企业都有不小的损失。

  如今,武科大通过由学院老师推荐和代言、院企双方知己知彼的专业双选会,解决了这个难题。武科大已经为2019届毕业生召开了5场专业双选会。


图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