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家中花椒滞销 数百师生倾情相助 ——我校师生齐力为彝族学子绘制爱的义卖圈

志愿者们在帮助文古小切售卖花椒摄影彭琨
“感谢您们对我村产业脱贫的帮助和对我儿文古小切的关心、支持、帮助及培养。”
“您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体现了大国的园丁,同时也激发了山区贫困儿童扶贫要扶智的读书愿望。”
“您们的关爱与付出能够为更多的彝乡贫困生和边远贫困的少数民族学生带来希望与梦想!”
……近日,一封来自四川大凉山的感谢信寄到了我校马沧湖校区,四页手写的感谢信字字有情,句句含谢。写信人是我校2018级建筑与工程技术专业学子文古小切的父亲。
花椒滞销 学校老师及时伸援手
得知花椒收购价后,文古小切的父母忍不住在家长吁短叹,一家六口人的开支全都指望着花椒能卖出好价钱,眼下的价格让他们充满了忧愁。
在文古小切茫然不知所措时,他突然想起其所在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团委书记鲁甜曾告诉过他,“遇到生活、学习上的困难,都可以找老师想办法。”他拨通了千里之外的求助电话,把家里的困境如实地告诉了她。
接到电话时,鲁甜刚做完一个小手术,还未出院。对文古小切,她印象很深。“去年寒假时,我们向大凉山捐赠了一批御寒棉衣和文具,是他一包包地背到山区小学,暑假也主动前往当地支教。”
“如果不是家里真的遭遇了困难,他是不会求助的。一定要帮他。”鲁甜顾不上休息,一边安抚文古小切,一边发动身边朋友帮他销售,并在同学群、朋友群扩散。
在学校领导和各部门的重视下,一则“家庭困难生文古小切家花椒滞销,极盼销售”的爱心义卖倡议在全校师生中传开。
爱心开始联动。组织部、工会、后勤中心、教培中心、建筑艺术学院等部门和数百名教师纷纷伸出援手,通过各种方式帮助他,有的提供平台,有的自己购买,有的发动亲朋好友购买,有的带着他去菜市场、火锅店寻找销售渠道。
教师彭琨曾去过大凉山,感受过那里的农户销售农产品的困难,通过各种私人渠道帮他销售了170斤花椒,为锻炼文古小切的沟通能力,还带着他开展了现场售卖行动;退休教师刘红琼也加入到了帮扶文古小切的队伍中,并发动亲朋好友一起购买了20多斤花椒;青年教师杨威不仅帮其售卖花椒,还主动承担了许多送货任务……文古小切同班同学汪澳详拿出自己的零花钱,也购买了8斤花椒,并将其分装成小包,送给亲友邻居,帮助文古小切家的花椒寻找客户。“我小时候在农村待过,知道农民的不易,我希望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文古小切的提议得到了学校称赞,学校将爱延伸,在得知洛子阿里村还有将近两千滞销的花椒没有销路后,学校各方开始积极谋划,通过各种渠道,义助大凉山。
后勤中心也积极联系所合作的餐饮公司,为大凉山花椒种植户牵线搭桥;拥有餐饮的教培中心购买了100斤花椒;建筑艺术与设计学院举行“义卖花椒”助力凉山脱贫活动,教师们集中购买了一百斤;部分校企合作的公司得知此事后,也纷纷伸出了援助之手,有的为公司食堂购买,有的作为员工福利发放,有的发动亲朋参与。
“我真没想到,当初的一个求助电话最后竟然有这么多教师和同学前来义助,感激的话已经不能表达我的心情了,我只希望有机会有能力将这份人间大爱继续传承。”采访时,文古小切告诉记者,他希望毕业后能开一家农产品销售公司,帮助更多的家乡人民,让他们的农产品都能找到好的销售渠道,不再为销售发愁。
文古小切告诉记者,他是家里祖辈至今出的第一个大学生,也是同村同龄的十几个小伙伴中唯一一个在上大学的人,“在我上大学前,村里还存在‘读书无用’论,很多小伙伴也早早辍学,上大学后,学校通过绿色通道帮扶我入学,又给发放了各种奖助学金一万多元,如今还帮我家及村里义卖花椒,给我们山区小学多次捐献物资,让我们山区人看到了读书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