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学生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打造学生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毕业季,截止发稿前的粗略统计,城乡规划设计专业的36名毕业生的就业率已达88%,继续保持着近年来就业率较高的势头。毕业生在人才市场的受欢迎程度无疑是人才培养质量的一块试金石。我们的人才培养应该做在当下,赢在未来,学生走出校门后,在未来的就业或深造中有着良好的竞争优势和发展态势,应该是我们培养人才所遵循的方向。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才培养质量的衡量标准就是学生未来发展中的核心竞争力。
  学生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本源,在于学生专业能力的特色鲜明与结构优化。2018年,城规专业改为5年制教学,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相关专业负责人调研了其他院校同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并根据我校的办学定位与该专业的办学传统及地方人才需求,确立了“高级应用型人才”这一特色定位,根据这一定位,有针对性地采取一系列措施,调整学生专业能力结构,增强实践与专业理论知识的结合,在实践中增强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沟通协作能力。城规专业的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以动手能力强,适应快受到广泛好评,有些单位更是提出了长期定向的毕业生需求。
  如何将学生打造成特色优势突出、专业能力结构优化、深受人才市场欢迎、未来发展有潜力的人才,城规专业的做法有以下几点值得借鉴:
  一是人才培养定位清晰,目标明确,要求具体。对比城规专业2017年和2019年的人才培养方案,一个显著的变化是人才培养目标更加具体,细化了知识、能力、素质三类培养目标。其中能力目标包括:前瞻预测能力、综合思维能力、专业分析能力、公正处理能力、公示构建能力及协同创新能力。人才培养要求也细化成工程知识、问题分析、研究、使用现代化工具等12项。这些细化的目标要求为城规专业的学子提供了一幅面向用人单位、面向未来的清晰画像。
  二是多年的传统积累使得该专业重实践、强调应用的理念深入人心,形成共识,师生参与的积极性高。该专业服务地方建设,承接工程项目设计横向课题已有12年历史,老师们全员参与指导学生在横向课题中尝试承担力所能及的工作。而学生的参与面也高达80%,只要学生表示愿意参与,老师们都热情接纳,有的学生到毕业时,可以参与3到4个项目。
  三是以制度保障为长效机制。在该专业2019年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环节的占比由原来的37.8%提高到45.1%。学生们参与的市政工程项目,尽管只是第二课堂,却对实践教学环节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新版人才培养方案中将第二课堂的学分由5分提高到了10分,对于参与课题的科研学分也由0.5分提高到最高1分。
  四是围绕目标定位采取全方位、多环节、立体化的培养模式。在城规专业,大一的学生就可以早早参与到市政工程项目的实际操作当中,但不同年级学生的能力培养会呈现出适合他们现有专业水平的梯队建设形式。大一的学生参与调研,大二的学生参与设计,大三、大四参加过更多项目的学生进行指导。除了充分地利用第二课堂增加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城规专业每学期还会邀请2、3名往届优秀毕业生代表回校举办讲座,和在校生们交流,让他们了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城规人才,邀请武汉市城规专家做客江汉大讲堂,让学生开阔视野,了解专业前沿。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打造学生迎接未来的核心竞争力的能力之源是人才培养的关键。人才培养质量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