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外语学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 专业课也是育人课

   新闻网讯(记者聂威 实习记者何友芳)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我院外语学部深入挖掘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政教育功能,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让所有课程都上出“德育味”,所有任课教师都挑起“思政担”。

  外语学部在暑假期间组织成立了12个小组,学部全体任课教师参与挖掘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个字:“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通过语言课程教学去传递文化、传播思想,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

  如何在英语这种“硬核”专业课中融入思政元素,教师邵敏下了一番功夫。《庄子·逍遥游》想象奇特怪诞,洋溢着浪漫色彩,追求顺其自然无所依,最终获得无穷的自在自由。邵敏采取在开学第一课播放《庄子·逍遥游》英译本,以此导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由”,引导学生要自由必须先自律,如何利用“自由”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桃花源记》、《丝绸之路》,陈雯老师通过高质量的PPT和精致的视频导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富强”,让学生们爱看、爱听、爱学。陈雯老师认为,课堂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场所,她结合时代的案例用小视频展示了中国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发展历程,给学生以启发。政治、经济、文化、一带一路......一个个四六级考级热门词汇在视频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美融合,激发起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更激发了学生们勤奋读书的热情。

  视频鲜活生动,专业课上出了“思政味”。 “跟我之前想象的‘英语课’不一样,高中时,我们也背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个字,陈雯老师这堂课用视频做点缀,让我在学习英语的同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更深和更透的理解,践行起来就会更加得心应手。”大一新生颜大超说。

  信息技术给学生带来了现代化的学习、生活、娱乐的便利条件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隐忧,如何做好课堂文明、宿舍文明、网络文明,是大学生必须面对的问题。林文琴老师把思政育人作为课程教学的要求与点睛之笔,在英语读写课堂上植入社交文明、网络文明,在听说课程中巧妙地融入宿舍文明。

  日前,外语学部已实现专业课融入“思政元素”全覆盖,初步构建起多层次互补、有机融合的思政教育体系, “课程思政”的圈层效应正日益显现。


图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