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贯通·融合

我校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木兰诗篇》案例课程建设成果在编钟音乐厅首演

本报讯(通讯员 单金龙)12 月 21日晚,由声乐系、研究生部、教务处、音乐学系、舞蹈系承办的民族歌剧《木兰诗篇》 在武汉音乐学院解放路校区编钟音乐厅首演。歌剧主角由我校优秀本科生与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高瑶 楠、丁 金源、赵一鸣、任婷扮演。党委书记陈兴荣,院长、党委副书记胡志平及众多校内外专家出席并观看演出。

民族歌剧《木兰诗篇》的首演是学校进一步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课程建设”和“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两项工作的重要成果,是学校研究生工作在已有“拔尖创新人才课程”改革基础上的进一步推进。同时也是学校响应当前国家大力提倡表演专业技能训练、注重案例课程建设相关政策,推进课程改革与学科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

2019 年,在教务处、研究生部、声乐系、舞蹈系、音乐学系等相关单位共同的努力下,学校开展了相应的案例课程建设并推进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其中重要的切入点之一就是歌剧《木兰诗篇》的排练演出,以及围绕整个歌剧案例开展的课程建设工作。

作为歌剧表演案例课程的 《木兰诗篇》,有效利用了各级教学单位教学资源,将课程改革落到实处。从学生层面上看,它是一次综合能力训练的舞台实践创新课;从学科发展层面看,它将理论、创作、表演等专业充分结合,相互支撑、贯通、融合以创新实践;从教育创新计划层面看,它更是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进行案例课程体系化建设的一次重要推进。

从《木兰辞》到歌曲《木兰从军》,到豫剧《花木兰》,再到歌剧《木兰诗篇》,木兰作为中华民族历史上称道的人物,是英雄主义的弘扬与传承,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应当在现代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作用。我校在建设国内一流本科、培养高层次表演性人才的同时,提出应当从发挥音乐德育美育作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等方面入手,将“音乐”与“思政”相结合,将人才培养同思想政治教育相统一,在课程建设中体现习总书记的“文化发展”与“文化创新”的重要理念。民族歌剧《木兰诗篇》的排演正是贯彻落实了这一理念。

本次《木兰诗篇》案例教学是声乐系、舞蹈系、钢琴系、音乐学系、作曲系精诚合作的成果,也是一次充分开展创作、理论、表演三者互相支撑、贯通、融合的创新实践。它以“精品案例课程”带动学校学科建设,立足理论研究、艺术创作、艺术表演的三位一体,为广大学生提供了学 习与 实践 的舞台,在过程中培养了他们合作、协作、协同、创新等综合能力,是促进他们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能上升为素养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优秀艺术品格与高尚人格的有效途径。

歌剧《木兰诗篇》的成功首演是我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成果,是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案例课程建设的一次探索尝试,是全校多部门、多教学单位、多专业师生协同创新工作一次重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