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堂】我院教师把思政课堂搬到农讲所里 互动式教学 让思政课活起来
【思政课堂】我院教师把思政课堂搬到农讲所里 互动式教学 让思政课活起来
新闻网讯(记者 聂威 摄影 刘鸿华 曹裕智)“是的,答案就是理想信念,简单来说就是未来+现实...”为了让思政课真正入耳入脑入心,10月31日上午,我院公共课部思政课老师陈凤带领学生到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参观、学习、了解历史人物。在农讲所大操场,陈凤给学生上了一堂接地气的互动式思政课。
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毛泽东倡议创办的一所培养全国农民运动干部的学校,毛泽东实际主持全所工作。现展出的有常委办公室、教务处、总队部、大教室、大操场等复原陈列和反映农讲所历史的辅助陈列。
穿过绿树,走过一片片砖瓦,陈凤带领学生们参观常委办公室、教务处、总队部、大教室、学员寝室等场所。她边带学生参观边向学生讲解, 74年前,这里是风云际会的全国“农民革命大本营”,800多名学员将农运火种从这里撒向全国,为全国革命的胜利奉献出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实地探访历史遗址,触摸一砖一石的历史纹路,让学生对历史有了更深度理解。随后,陈凤带领学生围坐在农讲所大操场上,用一个谜语引出思修课本第二章《坚定理想信念》,和学生展开讨论。2018级护理学专业学生朱婉丽说道:“在刚才的参观中,澎湃和许冰这对革命夫妻的故事触动了我。澎湃是农讲所的一名教员,在他被迫害后,他的妻子许冰没有接受组织安排她去苏联进修的决定,而是毅然决然继承丈夫遗志,继续参加革命斗争。当许冰被捕时,敌人使尽浑身解数,也没有从她口中得到任何党的机密。在英勇就义前,她高喊:‘我生为红军人,死为红军鬼,绝不贪生受辱。’这就是信念的力量。”
陈凤老师为了上好这堂课,多次到农讲所考察,设计教学情景模式,把武汉地方历史资源融入教学。她说:“把思政课的讲台从教室搬到农讲所,学生以团队合作方式实地探访,收集文献,通过实践教学与参观,让大学生追寻革命前辈艰辛而伟大的足迹,感受历史,回顾过去,比对现在,更加坚定理想信念,把青春梦融入到伟大的中国复兴梦中。让充满思想性、理论性的思政课更具有亲和力、针对性,让思政课活起来。”
这堂课让我们走近历史,直观感受历史,比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更记忆深刻,让我们不仅仅停留在对知识的认知层面,而是主动进行深层次思考。短短的半天时间,学生们都感到这种将课堂引向课外的思政课,增强了趣味性,丰富了课堂内容,更入脑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