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岁学子生日当天签订器官捐献协议
“我想让我这一生‘精彩的存在,满足的离开’”
记者 杨文婕 夏丽平

“年纪轻轻,就登记成为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我真的挺佩服”,……近日,我校交通信息学院大二学生学子毛可翔在20岁生日时送给自己的一份特殊“生日礼物”感动了校园。
“您志愿在逝世后捐献器官(遗体、角膜/组织)的意愿已成功登记,欢迎您成为人体器官捐献的志愿登记者。”2019年10月30日这一天,毛可翔终于等来了这份生日礼物,一张印着自己名字的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的橘色卡片。这意味着,他正式成为器官捐献志愿者队伍中的一员。
毛可翔说,捐献人体器官不是一时冲动,是他深思熟虑的结果。“我想让我这一生‘精彩的存在,满足的离开’”。满18岁后,他就决定每过一个生日都要做一件有意义的事。19岁时,他送给自己的生日礼物是献血;20岁时,他送给自己的生日礼物则是在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登记成为一名志愿者。
毛可翔说,第一次萌发器官捐献的想法是因为无意读到的两篇新闻:“有一个新生儿因先天疾病不治夭折,父母亲忍痛将孩子的器官无偿捐献给社会;还有一名医学院的老教授,在逝世前告知后人,要将自己的遗体,无偿捐献给学校用于学术研究。当时我觉得挺震撼的,让我对人生在世这件事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思考。”
从那以后,毛可翔从各种渠道搜集器官捐献的相关信息,关注了“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平台,了解国内器官捐献的相关讯息,阅读了许多器官捐献感人故事,最终决定在20岁生日当天,登记成为一名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
然而得知孩子的决定时,毛可翔的父亲当场反对,甚至以为他是为了获得某种荣誉而一时心血来潮,还语重心长地劝他:“你不要冲动,在我们父母眼里,再好的英雄称号也比不上‘儿子’这个称呼。”他的母亲则比较开明,“你真心想做,我会支持你。这的确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事情。”
在毛可翔的劝导下,父亲最终同意了他的决定。2019年10月10日,是毛可翔20周岁生日,当天他如愿以偿地签署了器官捐献协议,他说“选择这天登记,我希望不仅是纪念20年前母亲生下我,更是提醒自己,人这一生不过百年,一定要用有限的生命去做无私的奉献。
对毛可翔捐献器官这件事,同班同学付俊逸一点也不惊讶。“他一直有一颗助人为乐的心,记得有一天早晨,天气特别冷,他还用自己的早餐钱给环卫工人买了热豆浆。”
“第一次知道这个事时我有点惊讶的,20岁就有这种觉悟,非常正能量,但仔细一想,他有这种行为并不奇怪。”交通信息学院团委书记杨文婕介绍,毛可翔是学院分团委副书记,热心志愿服务,一进大学就加入了学院的春雨志愿服务队,积极参加各种志愿服务活动。仅2019年,他先后便获得“交通信息学院2019年迎新优秀志愿者”、“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优秀志愿者荣誉称号。
毛可翔的辅导员王晓兰告诉记者,毛可翔是班里的团支书,从大一开学入校以来就表现优异,追求上进,他的性格活泼开朗,在同学中人缘很好。“他志愿捐献器官的事情被同学们知晓后,为同学们树立了正能量榜样,让同学们对生命也开始了更多思考。”
10月份签订器官捐献协议时,毛可翔并没有打算告诉他人。12月20日,毛可翔成为预备党员后,上级党委指派专人和他谈心谈话时,他才首次提到了这件事。“之前,我一直觉得这很平常,不值得告诉他人。没想到给大家带来了正能量,身边的同学朋友也开始关注人体器官捐献等公益活动,如果有更多的人加入人体志愿捐献,也将会有更多的人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