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力+勤奋=卓越!
记教学能力国赛三等奖、省赛一等奖教师戢丹菊、刘德洪、万进军
11月23日,湖北省教育厅公布2018年全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获奖名单,我校医学院教师戢丹菊、刘德洪、万进军组成的代表队荣获高职组“课程教学”赛项一等奖。
11月26日,喜讯再次传来,在刚刚落幕的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中,该代表队再获佳绩,荣获高职组“课堂教学”赛项三等奖。
据悉,省级教学能力大赛共有394个教学团队1022名教师参赛,国家级比赛共有1305件参赛作品,参赛人数之多,竞争之激烈可想而知。然而,我校医学院戢丹菊、刘德洪、万进军团队却能一路过关斩将从众多选手中脱颖而出,一举斩获省级和国家级两项殊荣,他们成功的秘诀何在?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呢?
优势互补 组建团队
“2018年湖北省教学能力大赛和往年不同,比赛规则发生了很大变化。”7月下旬,作为校级信息化教学能力比赛第一名的戢丹菊一接到参赛通知,心里就直打鼓。
与往年相比,这次比赛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往年比赛是教师自己选择课题,而这次的比赛规则是采取随机抽取的方式进行,抽取的教学节段几乎覆盖了一门课程的全部章节。
同时要求,参赛教师必须在规定的4个小时内,现场制作教案和PPT进行教学设计,之后进入15分钟的现场课堂教学环节,最后在10分钟内完成现场答辩。
也就是说,这不是一个人单打独斗就能完成的比赛,既需要团队协作,又需要参赛教师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和高超的信息化教学技术应用能力。
派哪位教师参赛,才能达到优势互补,更好地发挥出技能水平呢?作为组长,戢丹菊经过综合考量,想到了万进军和刘德洪两位教师。
万进军是药学教研室主任、骨干教师,擅长一体化教学设计,电脑课件制作水平高超,深受学生喜爱,且经常参与省级、国家级学术交流活动,曾获2014年湖北省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二等奖,具备多次大赛经验。
刘德洪老师长期担任《药物分析》《病原生物与免疫基础》《营养护理》课程教学,并把《药物分析》课程建设成了一门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还曾连续两年暑假在药检所顶岗学习,其专业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都非常丰富。
就这样,由戢丹菊老师牵头,刘德洪、万进军两位老师加盟,采取“以老带新+强强联合”的方式,组建成一个支精干、强悍的团队,报名参加《药物分析》这门课程课堂教学赛项的比赛。
刻苦钻研 全力备赛
七、八月份,正是暑假,可对于这三位老师来说,却比平常上班更加紧张和忙碌。为了备战省赛,他们一直在坚持不懈地苦练“内功”。
为了发挥各自专长,经过讨论,由万进军负责软件方面支持和比赛的总体指导,戢丹菊、刘德洪负责全面吃透教材,设计教案和PPT,并由戢丹菊负责现场课堂教学演示主讲。
“分工确定后,我感到压力特别大。”戢丹菊说,因为自已这几年一直担任《药物化学》和《药物学服务技术》课程的教学,对参赛课程《药物分析》比较生疏,再加上课程内容比较多,共有64学时,不仅要把每一学时的内容全部摸清弄透,还要把每一课时的课程设计、教案和PPT全部制作出来,时间之紧,任务之重,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
为了尽快熟悉课程内容,她不得不整天待在家里夜以继日加紧备课,遇到有疑惑的地方,就打电话或是亲身到刘德洪老师家里去探讨、请教。
对刘德洪来说,这个暑假也格外忙碌。虽然从教多年,对教材也非常熟悉,但要把课程讲出新意,抓住学生的眼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轻松“入”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别是在比赛的过程中,他们面对的不是学生,而是更加专业严谨和更加“挑剔”的评委老师。
所以,每天除了重新组织每一课时的备课,还要和戢丹菊老师一起精心设计课堂,对每一课时的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反复比较、推敲和锤炼,钻研课程中的重难点,力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作为比赛软件技术担当和教学指导,万进军也不敢有丝毫懈怠。根据比赛要求,比赛过程中不能使用网络,也不能带手机,教案和PPT中所需的表格、图形等都需要现场制作,非常考验参赛选手的课件设计和制作能力。为了配合比赛,万进军在暑假期间自我加压,不断练习画图、制表、设计模板等。
那段时间,他们三人分别把自已的家当成了办公室,除了吃饭睡觉以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备赛上,平均一天至少要完成一个课时的备课、教案和PPT的制作。
戢丹菊除了完成上述内容外,还要负责每一课时15分钟的课堂教学演示的说课准备。为了加强配合,他们除了经常打电话,用QQ、微信联系外,还隔三差五地聚在一起,集思广益,不断修改和完善课堂教学内容。
稳中求进 初赛告捷
经过异常艰辛的备赛,终于迎来了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开赛,戢丹菊、刘德洪、万进军代表队作为最后一批参赛选手参加了9月22日的比赛。
不巧的是,他们团队抽到题目是《标准溶液的配制》,这让他们三人很是捏了一把汗。对于《药物分析》这门课程来说,标准溶液的配制只是一项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比较平淡,课堂导入难度较大,特别考验选手们的理论知识和课堂教学设计水平。
所幸,他们的赛前准备非常充分。
比赛现场,按照之前这一课时的备课思路和教学设计,由戢丹菊负责撰写教案,刘德洪负责PPT制作,万进军负责模板制作。三位老师齐头并进,相互协作,在各自制作完成后,立即交换查看、检查和补充,再根据教案内容和临场发挥及时调整课堂教学内容,并在规定的4个小时内顺利完成,成功提交。
接下来,三人又马不停蹄地准备随后的课堂教学演示说课内容。戢丹菊作为主讲,和刘德洪一起回忆比赛中课件制作的内容,精心组织语言,万进军从旁指导、给出意见。
为了能在比赛中发挥出最好的水平,戢丹菊不厌其烦地一遍遍练习,力求每个动作、每个程序都做到精益求精。
天道酬勤,最终三人凭借在比赛中的稳定而出色的发挥,一举斩获省赛一等奖。这也是他们首次组队参赛,实属不易。
“取得这个成绩真的挺意外。”这是他们多少个日日夜夜孜孜以求、勤奋钻研的结果,欣喜之余,三位老师心里也感慨万千。
不惧挑战 勇闯国赛
省赛结束,他们原本可以好好休息一下,没想到10月2日又接到通知,作为省赛一等奖获得者,他们被省教育厅推荐参加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
得知这一消息,在开心之余,他们感到的更多的还是压力。
因为,国赛的竞争异常激烈,他们面对的对手都是来自全国各地高等职业院校中的佼佼者,而且国赛的比赛规则又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国赛课堂教学赛项要求提交35-45分钟的视频,须用单机方式全程连续录制主讲人教学实况,视频要求一镜到底,清晰地反映师生教学情况,不允许另行剪辑;还需提交教案以及本课程授课计划表、学校本专业实施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此时,准备时间仅剩一周。而且时值国庆放假期间,学生们都处于放假状态,难以组织课堂教学活动。诸多困难,让这项比赛几乎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面对全新的比赛形式、比赛内容和比赛环节,三位老师坚定信念,顶住了巨大压力,齐心协力,迎难而上。
他们一方面根据比赛要求,加班加点准备比赛的教案、课程授课计划表和人才培养方案,另一方面组织视频拍摄的相关工作,还各自分头打电话联系学生返校上课配合教学。尽管时间比较仓促,他们还是在10月6日完成了第一次录课。
然而,查看视频回放时,他们又发现了新的问题——视频的声音效果不理想。他们毫不犹豫地决定再录一次课。此时距最后的网上提交时间不足两天。
“我们当时并没有多想,只是抱着全力以赴的心态,争取做到最好。”刘德洪说。
10月8日,经过重新调整和改进后,他们进行了第二次录课,由三人合力准备的教案等参赛资料较好地表现出了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的独到之处。戢丹菊老师主讲的视频也展现出了个人扎实的学识基础、精湛的教学设计、稳健的课堂把握能力以及良好的教学气质。
经过激烈角逐,他们最终荣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课堂教学赛项三等奖。
从省赛到国赛,从备赛到比赛,从辛苦付出到获得荣誉,一路走来,他们付出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不仅是荣誉,更多的是全面系统的教学能力、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比赛的难忘经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从上完一门课到上好一门课,教师们无不经历艰苦的磨砺和蜕变。荣誉代表过去的成绩更意味着未来的责任,按照职业教育教学要求,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实现上好一门课,是我们的无声承诺。”戢丹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