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必须回归素质本位

简短说明
近年来,报考高校艺术类专业 的考试逐年增长。在全社会对美好 生活有着广泛诉求的时代背景下, 艺术类学科也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 遇。然而,在我国大中小学的教育 中,应试教育的现象长期存在, “考 试”是焦点和重点,为了考试过关, 人才培养过程往往不重视或者忽略 了美育。

近年来,报考高校艺术类专业 的考试逐年增长。在全社会对美好 生活有着广泛诉求的时代背景下, 艺术类学科也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 遇。然而,在我国大中小学的教育 中,应试教育的现象长期存在, “考 试”是焦点和重点,为了考试过关, 人才培养过程往往不重视或者忽略 了美育。 以美术专业为例,很多孩子其 实处于美术技能学习的初级阶段, 眼里只有“美术考试”,看不到美术 的“全景” 。笔者在一些美术培训机 构看到,老师对学生的辅导,例如对 于画好五官、画好一双手等,似乎有 着现成的教学“模板”。

这最大的害 处,是捆住了学生的绘画思维。从更深远的层面说,美术和其他技能不 一样,按部就班、一板一眼是美术的 大忌,美术作为艺术,最后比拼的是 独特的创造性、超群的想象力和个 体的思想性。此外,学习美术也不是 一阵子的事,需要终生揣摩、琢磨, 可谓艺无止境。 美育的宏阔思想引领美术专业 的航向,艺术类专业的发展充实着 美育的广度深度,不可能人人成为 艺术家,可人人都需要美育素养。唯 有如此,我们的人生才能得到升华。 因此,倡导审美素养培养迫在眉睫。 简要地讲,美育就是审美教育, 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并列, 同时又是社会、学校、家庭,利用审 美活动本身所具有的感染人、影响人、陶冶人的特点和功能,对人进行 心灵塑造的教育活动,目的是塑造 人们的美好心灵,使之和谐、均衡、 健康发展。

 在我国,美育有着悠久的历史 传统,在古代, “乐教”与“诗教”,对 人起着熏陶、感化的作用,影响人们 的价值取向。蔡元培是倡导现代美 育的第一人,率先引入“美育”一词, 强调美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 也”。王国维则干脆将美育与德、智、 体三育并称“四育”,可见美育在他 看来是何其关键。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如果缺 少了审美教育,我们的教育是不完善 的。美与真为伴、美与善同行。美育不 光是开展各类艺术普及教育活动,更要努力塑造美好的心灵和行为。 

大力开始美育,是整个社会的刚 性需求。从社会维度看,要广泛弘扬 正能量,鼓励人们践行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在经济收入普遍增长的 今天,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不搞攀 比远离奢侈,崇尚节俭与朴素。从家 庭维度看,培养良好的家风是关键, 长辈和父母的优良品行,对于后辈 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从学校维度 看,除了开展日常的思想教育工作, 还应大力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并针对学生兴趣爱好,进行艺术常 识教育,不断提升审美能力。


图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