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连心抗病魔 手牵手见真情
大学生结对帮扶唱响民族团结之歌
□记者团 陈肖依 冯佩瑶
“茹意,你今天身体状况好些了吗?加油,我在学校等你!”10月30日,刚结束一天的课程,2018级哲学专业学生苏比努尔·阿迪力就给同级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学生万茹意打了视频电话。从万茹意被确诊患白血病开始,苏比努尔几乎每天都会为她加油打气。
两人的相识要追溯到学校开展的“结对子”活动。该活动是“民族团结一家亲”主题教育活动之一。随着我校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不断推进,民族团结、互相帮扶的氛围进一步浓厚。
苏比努尔(左)与万茹意合影 图由本人提供
携手抗病魔团结一家亲
去年10月,来自新疆的维吾尔族女孩苏比努尔和来自湖北的汉族女孩万茹意在学校开展的“结对子”活动中相识。生活上相互关爱,学习上互促进步,情感上亲密无间......在一年的结对帮助中,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苏比努尔和万茹意一起参加了学院组织的“问津大讲堂”优秀学生主讲人活动,苏比努尔很欣赏万茹意的聪明勤奋,万茹意则被苏比努尔的乐观开朗所打动,原本素不相识的两人很快就成了无话不谈的闺蜜。
今年4月,她们报名参加了“民族团结一家亲·歌唱祖国共奋进”活动,合唱排练期间,万茹意突然腿疼难忍,脚趾发麻,经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随之而来的是治疗、化疗、骨髓移植……面对天文数字般的医药开支,万茹意家人一筹莫展。
万茹意住院期间,苏比努尔多次去医院看望她,几乎每天都会通过电话或微信和万茹意联系,给她讲笑话解闷,告诉她学校的近况。“我还能为她做点什么?”姐妹饱受病痛折磨,医药费还没着落。苏比努尔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想到可以借助网络平台筹集善款,苏比努尔帮助万茹意父母在网络上发布了救助信息,并转发到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群中。这份求助信息很快就掀起了一股爱心流,新疆同学纷纷向万茹意伸出援助之手:“虽然病魔缠身,但没有什么能让你倒下,因为我们众志成城来做你坚强的后盾。”
了解到万茹意病情后,学校内派服务管理教师阿曼古丽,将其患病情况报告给新疆驻鄂教育协调小组组长刘文生,刘文生带头捐款,并号召省内40余名内派老师一同爱心接力。在校内外爱心人士的帮助下,爱心筹款达30余万元。目前,万茹意前三阶段的治疗已结束,病情有所好转,正在家进行康复治疗。
万茹意与苏比努尔的故事感动了校内外很多人。她们的故事是湖北大学民族团结一家亲的一个缩影。湖北大学的民族团结之歌被不同民族的学生一遍遍传唱。
结对互帮扶和谐有温度
湖北大学共有新疆少数民族学生184人,其中维吾尔族135人、哈萨克族26人、回族12人、蒙古族6人、柯尔克孜族3人、藏族1人、壮族1人。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成立了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全方位展开“五抓五促”工作:抓政治站位有高度,促进工作机制到位;抓骨干培养有力度,促进队伍建设到位;抓思想引领有深度,促进学生奋发成才;抓严格管理有强度,促进良好习惯养成;抓困难帮扶有温度,促进用爱育人温暖心灵。
学校选聘3名新疆少数民族学生专职辅导员,设立校级少数民族学生教育思政课题开展研究,组织辅导员、班主任深入课堂、寝室,全面掌握学生各方面情况。学校开展“学生事务下午茶”少数民族学生座谈会等活动,畅通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向学校反映问题和心声的渠道。春节期间,学校领导、学工部负责人、辅导员班主任邀请留校的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吃年饭,开展座谈、走访慰问等活动。学校实行家校沟通机制,近三年在寒、暑假家访新疆少数民族贫困学生家庭30多个。
除加强与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联系外,学校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帮扶活动,帮助他们成长成才,推进各民族学生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少数民族学生,学校开设英语、高等数学培训班,组织学生党员进行“一对一”帮扶。每年举办新疆少数民族学生考公务员培训班、求职礼仪与面试培训班,帮助他们顺利就业。针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少数民族学生,学校在资助、勤工助学等方面给予倾斜与照顾。
2018年10月,全校举办“民族团结一家亲”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党员、干部与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结对,在学习、生活中相互帮助。今年5月,在“民族团结一家亲·歌唱祖国共奋进”文艺晚会上,结对子同学用歌曲、舞蹈、朗诵、书法等形式展现各民族的风采,献礼新中国70周年华诞。
如今,越来越多来自不同民族的学生参与到民族团结活动中,在同一片土地上携手奋进、成长成才。
近年来,湖北大学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取得较好成效,将校内各民族的关系不断拉近,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升。全校新疆籍学生184人中,现有党员6人,入党积极分子14人,占比达11%,学生干部共43人,占比达23%。考研、考公务员、进入国企和事业单位就业的新疆籍学生逐年增多,2019届达到20人,占毕业生总人数(36人)的56%。2016年来共有7名学生参军入伍,化学化工学院2015级化学专业学生阿卜力克木·如孜(男,维吾尔族)在部队表现突出,荣立两次“三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