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应适应时代的发展

——评武汉大学生录像扶人事件


据新京报近日报道,一名安徽籍男子在武汉街头行走时,突发脑出血跌坐在地,5名路过的大学生拍照取证后伸手救人。此举在网络上引发争议;被救男子家属称理解学生“自保前提下救人”的行为。

第一,热情助人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我们国家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文化历史,热情助人是永不过时的优秀传统美德,也是为人处世的品质表现。作为大学生,接受多年素质教育的培养,路遇困难病人,伸手相助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这种看似微小的行为,实实在在的温暖了一颗心,点燃了一个家庭的希望。

第二,理性助人是素质教育的时代进步。助人是好事,但如果仅凭一腔热情,而不考虑自身处境,则可能有失理性。那些“行善误己”的辛酸案例,并不是我们期待的结果,相比之下,“理性为善”的温暖故事,才是激励人心、可以复制推崇的行为。作为大学生,在助人的同时,知道采取手机录像取证的方式,来保证自身的安全,避免潜在碰瓷的风险。这种理性助人的行为,正是其背后素质教育与时俱进的体现。

第三,素质教育已成为职业院校内涵建设的重点。据悉,助人事件中的5名大学生,均来自于同一所高校,位于武汉光谷的长江职业学院。这所湖北省教育厅直属的高职院校,多年来将素质教育作为内涵建设的重中之重,将党建和思政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2019新年伊始,更是提出了将“思政课程”转化为“课程思政”的教育战略方针,引领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改革方向。

新的时代,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对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作为职业院校,紧紧跟随时代发展的步伐,落实党中央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大学生更多友善、理性和勇敢,则中国梦的实现将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