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美术学院:为人民画像 为时代添彩

       本报讯  12月20日,第三届“中国美术奖”在中国美术馆举行颁奖典礼。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从十三个展区中共评选出入选作品4485件,其中进京作品474件,含获奖提名作品62件。中国美协于11月14日在北京进行第三届中国美术奖评奖,评选出第三届中国美术奖获奖作品37件(金奖作品9件、银奖作品14件、铜奖作品14件)。湖北美术学院版画系教师曹丹作品《阳光下的大桥浇筑工》获得金奖。

       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创办于1949年,现由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共同主办,每五年举办一届,是国家级的权威性、综合性美术大展,是国内水平最高、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种类最多、影响最强的美术盛会。2009年起,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设立“中国美术奖”,其创作奖在全国美展中评选产生,“中国美术奖”是中国美术界的全国最高奖。自中国美术奖评选以来,湖北美术学院教师已连续在三届评选中获得最高奖项。

       湖北美术学院始终坚持“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的要求,围绕“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根本方向,主动对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中部崛起战略和武汉世界设计之都的文化品牌,把握文艺的时代性、人民性,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以文艺更好地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阳光下的大桥浇筑工》描绘了湖北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建设工地上水泥浇筑工人的劳作场景。画面中人物积极阳光的面部表情和团结协作的工作氛围,展现出劳动者在修桥筑路过程中不辞辛苦、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老中青三代劳动者在信念、精神上共生和传承的关系,以及他们对城市建设、祖国发展、个人生活满怀期望和充满自信的新时代建设者形象。作品通过强调铜版画蚀刻语言的自身特性,加强绘画的行动感以表现画面的视觉张力,并以此还原浇筑工人日常工作状态下所具有的力量感和泥浆包裹之下的生命力度。

       近年来,湖北美术学院版画专业发展迅速,在专业教学体系建设、优化版种教学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新时代背景下,版画系教学团队对艺术实践类教学在思想意识建构和知识有效输出等方面高度统一,对版画传统的继承、概念的拓展、新媒介的应用都起到了积极地作用,有效地推动了版画基础教学、工作室教学和插画专业教学。

       湖北美术学院作为华中地区唯一一所多学科门类高等美术院校,依托99年的办学底蕴,不断探索研究艺术教学、艺术创作的发展方向,科研教学立足于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中心的创作导向,2011年以来,学校承担省级以上各类创作项目68项,73人次入选湖北省美术人才培养工程;5人荣获省委组织部、宣传部组织评比的“屈原文艺奖”(美术类);27件作品入选“全省美术创作重点项目扶持工程”;4件作品获湖北省文艺精品创作扶持项目资助。同期各类创作获奖205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各类最高奖、金奖、一等奖28项,银奖、二等奖17项,铜奖9项,优秀奖32项,突出贡献奖1项,新锐奖2项,学院学术奖3项。

       助力2019年武汉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湖北美术学院参与会徽、吉祥物、主场馆公共艺术创作、城市景观改造等多个项目,在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学校18名教师的作品参展。学校承担武汉、南昌等多个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特色站点及公共艺术项目建设,持续推进“政产学研用”合作模式的探索,加强科研与创作成果的转化与利用。2019年,学校被授予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贡献奖。



图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