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侠李子柒
女侠李子柒
经法学院2019级夏颖松
“李子柒是谁?”如果是最近才关注她的网友们可能会发出这样的疑问,这位在微博上坐拥2000多万粉丝的视频博主于近日再次吸引了大量的眼球。有关于“李子柒是不是文化输出”这一话题伴随着她在海内外的“走红”而引起热议,与传统意义上大众所理解的“网红”不同——她拍摄的视频不屈从于主流的“热点”,每一次都是记录着自己置身于乡村生活的点滴。
为何李子柒镜头下简单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会带来如此巨大的流量?原因在于随着如今工作、生活的压力逐渐增大,在“逃离北上广”的口号愈发响亮时,古人那“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桃花源境便勾起了众人的神往。或许也正因如此才导致了部分观众对李子柒的质疑——摆拍造假,在农村生活又怎能不染人间烟火?确实,我们不能否认李子柒背后团队支持的作用。但细细品味其视频就不难发现,在李子柒手下以传统工艺而制出的一道道器具与美食,她都有始有终、亲力亲为,像要制成一枚咸鸭蛋,着手从养鸭开始,在天气渐寒想为奶奶做一铺蚕丝被,便从采桑开始。观众们所关心的是“晨兴理荒秽”的辛勤与琐碎吗?也许并不是,于我们看到的是“采菊东篱下”般东方隐士之淡然,在外国网友眼中看到的则是梭罗笔下静静流淌着的瓦尔登湖。
同样也有不少人质疑其“一箪食,一瓢饮”不能代表中华文化,然而我们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保持延续并传承至今的存在,无比强大的包容性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哪怕时至今日,如果说要票选一个最能代表中华文化的存在,也免不了引发一番争论。就拿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武打影星李小龙先生来说,他在一举踢碎“东亚病夫”的牌匾后,“功夫、武术、截拳道”在西方国家掀起了不小的热潮,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精武门》、《龙争虎斗》等经典影片中,李小龙在惩恶扬善之时以其无畏的精神展现了东方文化的魅力,这在传统上我们便尊称为“侠”——所谓言必行,行必果,己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阨困,千里诵义者也。然而就像并非所有中国人都会武术一般,侠客精神也无法全面代表中华文化,但也没有人能否认李小龙先生毕生为中华文化传播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最终网友们的争论在“李子柒是不是文化输出”上聚焦,那么何为“输出”?在中文里意为“由内部送到外部”,在英文中为“export”大意为“出口、传播”。本就是一个中性词,而在少数人眼中却成了洪水猛兽,欲除之而后快,这在本质上跟当年清政府的“闭关锁国”又别无二致。有人认为:李子柒不过是迎合了外国人对于中国的刻板印象,将远离大多数人的乡村生活暴露出来罢了,甚至抹黑了泱泱大国的形象。然而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本就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所谓“弱国无外交”,试想如果没有强大的国力做支撑,谈文化的传播也就是空中楼阁。而往往文化的输出也就意味着国家实力的强盛,例如日本动漫的兴起、韩国男团引领的潮流,以及现如今大热的“漫威宇宙”等皆是如此。现在想想我们真的会因看了动漫之后相信日本遍地都是能飞檐走壁的“忍者”吗?恐怕并非如此,反而每当我们想起那个在里约奥运会闭幕式上从“下水管道”中钻出的“马里奥”时则会忍俊不禁。
李家有女,名为子柒,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笔之魁、墨之冠、纸之最、砚之首,这是一张沉淀千年历史的文化名片,述尽了中华风流”。李子柒正如当年女侠玉娇龙一般,为大洋彼岸的友人们讲好中华文化,讲述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