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育人两手抓 教学科研两开花

吉林建筑科技学院名师宋玮华采访实录

741852963.jpg

宋玮华:中共党员,副教授,吉林省教学新秀,现任给排水与环境工程教研室主任。主持有吉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一门、吉林省“学科育人示范课程”一门、吉林省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一门。先后获得吉林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吉林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三等奖、吉林省科技厅科技成果奖二项、第十五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高教工科组一等奖、主编教材两部共计25万字、多次获得建科院教学质量优秀奖。

问:作为建科院的教学名师骨干,您的《水泵及水泵站》课程获批省级“学科育人示范课程”,更是位列省高校“金课”建设项目A类名单,请问您在教学上有什么诀窍?

答:我来到吉林建筑科技学院已经有16个年头了,亲眼见证了学校的发展壮大。而我一直在努力全面提升自己,希望自己前进的步伐能够紧跟学校的飞速发展。

我也非常感恩学校给我提供了学习的机会、给了我成长的空间、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可以说没有学校各级领导的支持与帮助就没有现在的我。

“静静的深夜,群星在闪耀,老师的房间彻夜明亮……”,这首我们从小就耳熟能详的歌曲是教师人生的真实写照。做一名好老师,需要无私、无悔的付出。

我一直坚持不断从学识上提升、从教学上完善,总结了这些年的教学经验,我也有了自己的感悟。要想在教学的征途中摘得桂冠,需要有一颗赤诚的师者之心,有理想有信念,要始终记得教书育人是教师的使命,这就是我们的“初心”。讲好一门课需要多维度备课程,构建适合我校学生的课程体系;精心设计课程内容;授课过程清晰表达,语言表达由浅入深;声音的抑扬顿挫、语速调节、肢体语言的变换;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等等,这些都是我日常教学经常思考并持续改进的方面。

在我的课程教学中,尤其注重学生道德、情商的培养,从细微处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职业观、价值观,使他们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思想道德也得到升华。我将日常教学经验总结梳理后申报了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并通过了验收,希望我的经验可以对同类专业课程的教学可以起到借鉴作用。

问:作为奋战在教学一线的教师,您是如何做到在繁忙的教育工作中坚持学术研究的?源自什么动力?

答:教育界经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自己要有一桶水。我认为,学术研究就是教师在专业上获得一桶水的源泉所在。而大学,尤其是我们这样的应用型大学,培养创新型人才,关键在教学;搞好教学,关键在教师。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就需要综合素质高的教师,必须把科学研究作为提高素质的关键环节。科研是促进教学的重要途径,以科研增强教学的深度、以科研拓展教学的广度,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完善教师的知识体系,最终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多年来,即使教学任务再重,我也坚持在科研一线开展学术研究,力争使自己在专业上做到有扎实的学识并与时俱进。只有我有开阔的思维、创新的精神才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起学生探索知识的热情。

困难是一直存在的,时间不够用、精力有限、家庭的负担等。但是,只要想起这一切都是为了成为合格的教师而必须经历的蜕变,一切都是值得的。

我们建科的学子都很优秀,是未来的工程师,社会的建设者,我希望他们能够遵从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充分认知自己、剖析自己,对自己的能力有深刻的了解;畅想并规划自己的人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对待人生路上的成功与失败。

我也祝福每一位学子,前途光明,用他们在各自岗位上的成果和业绩助力祖国建设,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图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