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强主力军 筑牢主阵地 育好接班人
——吉林医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纪实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近年来,学校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问题,注重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积极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使思政课真正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取得创新实效。
建强主力军
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充分激发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是校领导一直关注的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培养专职教师的根本出发点。
学校实施青年教师培养工程,导师组集体培训思政课教师,执行开放式听查课制度,集体指导与个别帮扶相结合,全面提升青年思政课教师授课水平。严格落实集体备课制度,狠抓教学基本功训练,自编《思政课重点难点问题解答教学内参》,统一思想,科学施教。推行青年思政课教师导师制,一对一指导,经多轮试讲、专家综合评定合格后,方可上讲台。开设“思政大讲堂”,组织青年思政课教师,围绕马列文献、新时代思政课要求等内容,坚持每日集体学习1小时,做到吃透教材、延伸学习,对标要求、强化培养。学校统筹规划,制度化、计划性培养高学历思政课教师,积极选派骨干教师参加教育部中青年学者访学活动及国外知名大学进修学习。
目前,学校全面启动了“自学自讲,师生同上一堂课”教学改革,课前由教师指导学生设计问题,学生组队分工自学、登台讲课,教师课后总结讲评,在课堂角色互换过程中进一步提升了教师的授课水平。学校制定的《自学自讲教改实施方案》已被吉林省教育厅确定为样板方案,供省内兄弟院校参考。在此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学院每月组织骨干教师讲示范课,积极发挥引领作用,带动思政课整体水平跃升。
多措并举催硕果。6年来,学校组队参加我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一课”教学竞赛和“精彩教案、精彩课件”评比,共获一等奖10项、二等奖12项;立项教育部思政科研课题2项,中标教育部思政课重难点问题解答项目3项;学校5门思政课中,获批省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优秀课程3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形势政策”教学团队获评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多名思政课教师在全国高校思政课骨干教师培训班上,介绍学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经验;选送5名青年思政课教师赴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攻读博士学位,现已顺利毕业,全部回校就职,更好服务思政课教学工作。
筑牢主阵地
思政课教学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阵地,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学校着眼于培养应用型医学人才,实施思政课“‘问题式’专题教学”改革,围绕“理论困惑”“现实疑难”“社会热点、难点”“教材重点、难点”“非马克思主义及社会思潮”等问题,将教材知识分解为专题,引导学生讲学结合,提升思政课课堂教学的参与率与吸引力。学校不断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关注理论前沿,突出医学特色,融合成才需求,对接实践教学。
改革过程中,思政课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划分专题、凝练问题,突出重点,立足每个专题讲深讲透1至3个问题,力求生动;编写教案、解答问题,注重执行教学大纲基本要求,坚持“精要、易懂、前沿、有效”原则,体现专题教学内容指向集中的特点;精心备课、教学实践,鼓励学生课堂发言与讨论,及时总结点评学生问题,引导师生课外思政交流,巩固问题式专题教学改革成果。
学校根据思政课教师年龄、学历、职称等,组合教学组,统一制定课件、教案和讲稿,实施分组、分阶段、模块化教学;开展思政课网络资源共建,优化慕课内容,实现网络共享,现已建成省内首个省级网络资源共享课1门;积极探索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现有2名思政课教师参与省级课程思政项目建设;改革学生评价方式,《基础课》考核采取“六二二”法,即理论课占比60%,校内和校外实践各占比20%,强化了形成性评价。
改革敢为先,实践出真知。学校以深化课程教改为基础,强化实践教学,反哺思政教育。校内实践教学主要依托每年开展的“人文杯”系列活动,四门主要思政课分别建成品牌活动:《基础课》开展“制定个人成长规划”和“大学生讲思政课”比赛,《纲要课》开展“主题征文”征集,《原理课》开展“社会调查微视频”竞赛,《概论课》开展“思政知识”大比拼活动;校外实践教学主要依托在吉林市丰满区孟佳村建立的“医德教育研究与实践基地”,以马院各教研室党支部为单位,由指导教师带队,定期组织“学习筑梦”班学员、“青马工程”学生骨干和在校生代表,走进田间地头、走访百姓人家,开展劳动教育、志愿服务、医疗宣讲、心理咨询、社会调查等实践教学活动,并积极与校团委联合开展“重走抗联路”主题实践教育活动,提高思政素质,坚定理想信念。
育好接班人
学校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为遵循,灵活运用方法,重在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学校推行“教学、科研、育人”三同步思政工作创新发展工程,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引培教师,尤其是教师沙龙、讲坛等活动中,向思政课教师灌输“经常与学生谈心谈话”的工作理念,鼓励教师之间、师生之间“抱团取暖”,精心打造团队,培塑核心品牌,共同研究现实问题、积极申报科研课题,要求思政一起做、师生同成长,强调教学、科研与育人同向同行、齐头并进。
思政课堂上,教师主动留下微博、QQ等联系方式,通过提前设问,鼓励学生“上课听讲、课堂互动、课后交流”;执行24小时不间断、无障碍沟通机制,充分调动“学习筑梦”班学员和“青马工程”学生骨干,以点带面,强化日常思政教育,已有十余名医学生跨专业考取了清华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的思政专业研究生。该校鼓励思政课教师兼任班主任,密切关注学生思想动态,积极参与学生活动,在师生情感交融中,帮助学生打开“思想疙瘩”、开具“心理处方”、解决“困扰顽疾”,引导青年学生爱校爱党爱国、成长成才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