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协同育人新模式 谱写涉农高校新篇章
——专访吉林农业大学校长冯江
9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回信,对涉农高校办学方向提出明确要求,对广大师生予以勉励和期望。什么是“新农科”,“新农科”建设的目的是什么?如何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精神?吉林农业大学将肩负起什么样的使命与担当?为了更好地贯彻总书记回信精神,本报专访了作为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的全国50多所涉农高校的100多位书记校长,同时作为“新农科”建设小组的成员的吉林农业大学校长冯江。
记者:校长您好,6月28日全国50余所涉农高校的140余位党委书记、校长和农林教育专家在浙江安吉一同给习近平总书记寄信汇报会议情况,并在9月5日收到了总书记的回信。作为收到回信的校长,同时也是“新农科”建设小组的成员,请您谈一谈“新农科”的内涵是什么以及我们为什么要建设“新农科”。
校长冯江: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回信中,对涉农高校办学方向提出明确要求,对广大师生予以勉励和殷切期望。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过程中,我们面临着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等艰巨任务,涉农高校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新农科”就是要实现农林学科的现代化、融合化、信息化。这就要求我们在传统农业学科建设的基础上,渐进发展并与多个学科深度交叉融合,这样形成的具有新时代特征的现代农业学科称之为新农科。吉林省作为农业大省、粮食大省、畜牧业大省,其战略地位一目了然。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调研时作了重要指示。吉林省要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建设规模效益型现代化大农业,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农民增收,加快建设新农村,加快推进农村改革,走出一条集约、高效、安全、可持续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因此,新时代呼唤“新农科”,新产业需要“新农科”,新需求促生“新农科”。
记者:作为涉农高校的校长,请您谈一谈,吉林农业大学将如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精神,开展“新农科”建设工作。
校长冯江: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指出,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全国涉农高校牢记办学使命,精心培育英才,加强科研创新,为“三农”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吉林农业大学将和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率先示范“新农科”协同育人。吉林农业大学是国内知名农业大学,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是国内知名农业研究院,双方在国家“一带一路”向北开放、老工业基地振兴、商品粮生产等区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全国各自领域有一定知名度与影响力,具备了开展协同育人合作的雄厚实力。这项工作的实施方案已经确定,并已开启了协同育人新模式的探索。学校主要把建设重点放在以下8个方面:
一是“新农科”专业方面,申报8个新专业。立足农业发展科技化,新办智慧农业、农业人工智能与物联网、智能农机装备等3个专业;立足农业发展生态化,新办种业工程与绿色农业、生物质能源等2个专业;立足“吉农校院”办学特色,新办食药用菌、农药化肥、智慧健康养老3个专业。
二是“ 新农科”学科方面,建设5个重大学科。在“吉农校院”共建的植物与动物科学、农业科学学科ESI全球排名前1%的基础上,加快推进重点建设5个(植物保护、兽医学、食品科学、作物学、中药学)左右为代表的优势学科群,10个(以长白山资源利用为核心)左右为代表的特色学科群。
三是“新农科”人才方面,构建3种培养模式。依托吉农长白山创新学院,设立吉农长白山创新人才培养试验区,建立“专业知识+综合知识+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机制,设立卓越农林实验班,推行2+X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设立卓越农林创新班,推行4+X本硕博和2+X硕博连读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和书院制培养模式,每年培养500名本科生、400名硕士生和100名左右博士生。
四是“新农科”需求方面,建立4个特区。通过育人特区,构建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协同育人特有创新模式;组建符合新农科需要的协同育人特别师资队伍;共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协同育人特色学科专业;搭建高水平共享开放的协同育人特殊科研平台。
五是“新农科”师资方面,组建3种类型教师。研究创新型,以李玉院士、“大豆杂交之父”孙寰等高端人才为代表的懂农业、懂农村、懂农民、懂科技的师资队伍,充分发挥在基础研究、科技创新上的优势,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践技能型,以玉米栽培专家王立春、大豆育种专家王丕武等应用技能型为代表的教师为主的上得了山、下得了田、吃得了苦、流得了汗的师资队伍。充分发挥在应用研究、实践教学的优势,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国际视野型,以日本菌物学会前会长Kakishima Makoto,美国病理学会会长Timothy Murray等国际著名专家为代表的教师团队,实施国际化人才提升工程。
六是“新农科”成果方面,开展4大科研合作。以“多学科融合、多领域拓展、多维度深化”为指导,设立吉农长白山创新学院科研协同创新中心,组建特色科研团队,联合开展重大技术攻关。重点建设现代动植物育种、农业信息与自动化、农业绿色生产、长白山特色药植资源等4个现代农业创新平台。
七是“新农科”合作方面,打造3大国际化中心。依托吉林农业大学作为理事成员单位的“一带一路”南南合作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打造农业科教合作中心;依托援赞中心、非洲联盟、盖茨基金、吉农海外学院、10+10合作、孔子学院,打造农业技术转移中心;依托吉林研究院、111引智基地、科技部平台、教育部平台,打造农业技术创新中心。
八是“新农科”模式方面,创新1个协同育人模式。“吉农校院”构建大学University—研究院Academy—融合Integration发展新模式(以下简称“UAI” 模式),“吉农校院”共同组建新农科长白山协同创新学院(简称“吉农长白山创新学院”)。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希望我们继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您认为吉林农业大学在今后的办学过程中将肩负起什么样的使命和担当。
校长冯江:吉林农业大学作为省属重点大学,一要坚持“立德树人”,要让学生坚定树立学农爱农涉农的理想信念,练就强农兴农的过硬本领,在服务“三农”的生产实践中施展才华,实现人生价值。二要坚持“服务大战略、整合大资源、实现大融合、推动大创新、取得大突破”。三要坚持站在第四轮工业革命技术前沿,重塑农科知识体系,突破核心关键技术,为实现现代农业科教发展新形态提供强劲动力。四要坚持利用国际和区域性资源,建立开放融合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及产学研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全校将不忘总书记的回信嘱托,学习贯彻落实好总书记的回信精神,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科学指引下,“新农科”建设一定会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