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们生活上脱贫后开始在思想和认识上“脱贫”
用劳动换取报酬成为库其村新风尚
本报讯(记者胡林 通讯员 李小强 蔺源)村里的爱心超市虽然照旧每天开放10个小时,但从今年2月开始,已没有人前来领取物品了。
“爱心超市是照顾穷人的。村里现在没啥穷人了。孤寡老人等的生活由工作队和村里照顾着呢,我们去那里拿不要钱的东西,会臊得慌嘛。”6月2日,库其村村民阿不来提·喀拜尔对记者说。
因为临近县城,库其村大多数村民都到泽普县找活干。从今年2月开始,村民找不到活时,就去“访惠聚”驻村工作队报到。
“工作队给我们派活干,任务完成了就能拿钱。”阿不来提·喀拜尔说。
新疆油田公司“访惠聚”驻村工作队2017年入驻泽普县波斯喀木乡库其村。“虽然全村目前已基本实现脱贫,但目的还没真正达到。” 库其村第一书记、“访惠聚”驻村工作队队长沙拉木·库尔班说,“若不挖掉思想和认识上的穷根子,就不能巩固脱贫成果。”
工作队入驻库其村的第一年,在扶贫上采取“漫灌法”,为村民挨家挨户送去大米、清油等生活必需品,村民们起先感动,之后很快就麻木了,甚至记不住是谁给的东西,为什么给。
“那时,只要工作队和村里发放大米、清油、煤炭等,就有不少不符合条件的人来要,不给就偷偷拿。至于到村里爱心超市领取生活用品,很多人更是无所顾忌。”库其村“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副队长姜立新说。
“从2018年12月开始,我们决心改变现状,倡导劳动换取报酬的新风气。”沙拉木·库尔班说。
利用年底冬闲时间,工作队和村“两委”召开讲摆会,先让村里的致富带头人讲致富经,再让村里每个劳动力自己谈现状、讲认识,对照村里努力劳动的人找差距。“十几次讲摆会开过后,村民们对自己、对他人都有了新认识。”姜立新说,“现在不但没人前来索取物品了,有时候连发放的东西,许多人都往外推,说‘自己有手干,又不穷,占了小便宜,会被村里人笑话呢’。”
今年1月,工作队与村“两委”商议后作出规定:45岁以下身体健康的库其村村民不能拿低保。
从今年2月开始,工作队就给队员们增添了新任务——在村里寻找工作机会,比如哪家的农活需要人手,哪家的院墙需要翻新,“有了这个‘工作机会台账’后,给前来要求干活的村民介绍工作就更方便了。”姜立新说。
“过去,库其村有个陋习,大家宁愿受穷,也不给本村人打工,干了就会被村里人看不起。经过半年多的教育,这种陋习已销声匿迹。”姜立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