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商业湮没文化

当时代的年轮不断转动,当过往都淹没在时光的长河,我们将从哪里去探寻历史的痕迹?历史博物馆的出现给纷扰的尘世提供一方净土,供人们去感怀那古老的文化。就是这样一个安静祥和的地方,沉稳庄重、安安静静地记录着时代的兴衰,连接着过去和现在,像一本厚重的古书,给我们讲述着千年之前的喜怒哀乐。
快速发展的时代,人们逐渐习惯“快餐式”生活,反而对博物馆这种沉稳内敛的地方逐渐淡忘,为了重新燃起文化热潮,各地的博物馆纷纷推陈出新,与时代结合,用新兴经济带动历史之火的再次燃烧,这本就有理可寻,无可厚非。然而商业化只是辅助文物的手段,文化底蕴才是主流。
历史博物馆不是庙会、集市和游乐场所,必须时刻把文化安全、文物保护放在首位,不能为了追求商业效益而把文物置于险境。不久前,浙江卫视娱乐真人秀节目“奔跑吧,兄弟”制作组将拍摄地点安排到了杭州博物馆,“跑男”在摆满了珍贵古典文物的展厅里喧闹、打斗、奔跑,甚至节目组的机器设备旁是两个唐代越窑青瓷,稍有不慎,文物危矣,因而引起社会广泛批评。试问管理者,被商业乱象充斥着的文明、文化,是否能真正留住游客们的心,又是否能真正得到长远发展?随着商业活动热度的渐渐冷却,仅凭噱头而非文化自身的吸引力招揽来的游客又能停留多久?商业化的风吹散了历史的古朴与风尘,让故纸和记忆都充满了刺鼻的铜臭味,而我们的历史又该从何处找寻?
博物馆的商业化并无原罪,关键是如何商业化,以文化辅助商业,岂非舍本逐末?把握商业化运作的尺度,商业为辅,文化为主才能让更多人领略传统文化的风采,为传承和发展优秀文化作出更大贡献,共同守护博物馆中的文化底蕴。由中央电视台等影视电视台承制的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融合应用纪录片和综艺两种创作手法,以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纪录的气质,创造一种全新的表达,掀起一股全新的历史热潮,更引发了全民看文物之势。历史还是那段历史,换种新的方法,就能让我们的文化更引人注目,那何乐而不为?故宫博物院把握年轻血脉,推出朝珠耳机,故宫口红等一系列“文物商品”,用“国潮”引发年轻人对传统的更多关注。与其让文物在博物馆里发霉,不如另辟蹊径,让文物大放异彩!
如何让文物再次焕发生机,商业化不失为一种方法,只是在商业与文明结合的道路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条路上会有越来越多的浮华,而让博物馆返璞归真,坚守文化底蕴,是我们共同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