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育新人
日前,第九届“翰香杯”校园原创诗文创作与朗诵大赛成功举办。该赛事历时九年,每年一届,九年共吸引近3万名师生参与。参与活动的作品和表演用生动的文学语言和情感充沛的朗诵表演激发了新医人爱国爱校爱家的情怀,不仅繁荣了校园文化,还培育了大学生的文化自信,达到了育新人的良好效果。
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是一个国家发展进步的不竭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也是世界的未来。担起重任,广大青年须从文化自信中汲取力量。高等院校作为立德树人的主力军,在工作中应做到有心、有道、有品,努力把大学生培养成为有力量、能够担当时代重任的栋梁之才。
有心,即在立德树人的各项工作中始终保持弘扬和培养文化自信之心,形成意识自觉。
将培育文化自信的思想和意识融入到育人工作中去,是一项艺术工程。实施工程需要教育工作者特别用心,做到统筹全局、贯彻整体、渗透细节、润物无声而又能见成效。一是需要全校上下深刻领悟文化自信的重大意义和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能够拎起文化育人的大纲;二是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立足岗位,长期、持续、深入地思考文化自信理念与具体育人工作的契合点,能够融合性、创新性设计活动;三是需要全面地了解掌握大学生的精神面貌、文艺喜好等多方面情况,能够设计出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四是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文化涵养和文化自信,将文化自信贯彻到课堂教育始终,做到言传身教、润物无声。
有道,即在组织设计活动中始终遵循育人之道,鼓励工作创新但要严格遵循原则。
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首要之“道”就是要培养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意识。习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要求新时代的大学生应“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亿万人民、为伟大祖国鼓与呼”。因此,学校各部门要联动起来,通过全方位、立体化的活动,不断强化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等活动,培养其家国情怀和担当意识。
其次,要始终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我校以西医专业教育为主,大学生在接受西医技术理论知识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对西方文化和价值观产生不同的兴趣和认同,容易被别有用心的组织和个人假以利用。因此,学校应多开展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底色的文化艺术活动作为弥补;应做好各类文艺活动的时代价值观引领,不简单复古,也不盲目排外,辩证取舍、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实现新时代的文化引领,力求取得有新医特色的文化育人效果。
有品,即追求品牌效应,培育特色项目,实现活动的接续性,达到育新人的文化引领高度。
在文化育人工作中,要注意活动品牌的培育与创建。通过多次活动的开展积累经验,不断创新形式、丰富内涵、提升品位。同时要能够保持一项活动的接续性,不因领导的岗位调整、实施者的更替等因素中断活动。通过长期的品牌培育,逐步推动活动形成校级品牌,进而培育成为省级文化育人品牌。通过多个活动品牌的累积产生整体效应,逐步打造新医文化自信培养工程,形成育人新特色,有利于对外传播新医文化育人经验,有利于培养有理想、有力量的新时代的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