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血达人 公益之举让人生更有温度
(引言)作为盘锦市首例涉外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肖国庆已经坚持无偿献血14年,捐献血小板90余次,折合献血量相当于正常人体内血液的10倍。
7年前的一天,在香港某医院,一名英籍白血病人正焦急地等待着挽救自己生命的造血干细胞。
与此同时,在北京空军总医院采血室的病床上,锦州采油厂采油作业一区102中心站的采油工肖国庆刚刚完成造血干细胞的捐献。他是盘锦市首例涉外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今年45岁的肖国庆2008年报名捐献造血干细胞,并采集血样,资料进入中华骨髓库。2011年12月,他的造血干细胞与一名居住在香港的患者配型成功。当盘锦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联系他时,让他考虑一下是否同意捐献,他当即在电话里爽快地回答:“行!不用考虑了。”
肖国庆的高分辨血样,被寄往分析机构。经化验,他的HLA配型与患者完全相合。
住进空军总医院的第二天,肖国庆开始注射动员剂,把骨髓内的造血干细胞扩散到外周血液里,这是捐献前的准备,需要连续注射四天。第二天,他开始出现药物反应,而且越来越强烈,腰部到后背酸胀疼痛、发烧、恶心,他不停地变换姿势,坐一会儿,站一会儿,躺一会儿,每个姿势都不能持续20分钟以上。白天还可以和陪护的人聊天、看电视分散注意力,夜里最难受,翻来覆去无法入睡。为了保证捐献质量,他都硬挺着,拒绝了医生给他开的缓解症状的口服药。
2012年4月17日8时,肖国庆迈着轻快的步子走进采血室,“身经百战”的他一脸轻松,面带微笑躺在病床上。鲜红的血液不断从他体内流出,进入血细胞分离机,分离出造血干细胞后,再回流到身体。肖国庆和大家谈笑风生,来看望的表姐却担心地落泪。躺了一会儿后,肖国庆居然睡着了,他说这是多年捐献血小板养成的习惯。
3个多小时后,他完成第一次采血,相当于全身血液在体外循环两次还多。主管医生、空军总医院血液科副主任医师朱玲说,该院每年都做100例左右造血干细胞采集,一般捐献者都会有些紧张,肖国庆是最镇静的。虽然没有长久的副作用,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还是要有一些不适。“捐献者要为挽救素不相识的人忍受这些,要有坚定的意志,觉得他们很高尚。”朱玲说。
第二天,肖国庆又经历同样一次采血过程,达到了需要量。守候在旁边的受捐患者所在医院的代理人,拿到造血干细胞后立即出发,当天下午就到达香港。
“再献血小板需要间隔多长时间?”这是肖国庆从病床上坐起来后,问医生的第一句话。当被告知最少半年以上时,他遗憾地自言自语:“这么长时间啊!”
而此前,他已经有了7年的献血经历。2005年7月,他在街上收到一份无偿献血宣传单,看到上面的紧急呼吁,似乎有一股力量拨动他的心弦——“作为普通人,没能为社会做出什么贡献,想做点公益事业,无偿献血是最好的一种体现方法。”
“第一次献血,比献造血干细胞还紧张。”因为当时血小板紧张,肖国庆选择了捐献血小板。扎入针头时,他紧张得居然一点儿没感觉到疼。在现场一名医生的解释和关心下,他紧张的心情缓解了,不适感也渐渐消失。两个小时后,肖国庆完成了人生中一件大事,实现了多年的梦想,既兴奋又舒畅。
因为献全血一年最多只能两次,血小板可以每月一次,为了帮助更多的人,肖国庆一直坚持献血小板。最多的一年,他献了11次。
肖国庆把手机号、住宅电话、办公电话都留给血站,保证需要时能随时找到他。为了常年保持合格献血者的资格,他改变生活习惯,限制饮酒,此前最爱的肉类也少吃。血站的资料显示,从2009年开始,每年除夕前两三天,都有肖国庆的献血记录。一方面,他觉得过年之前血站要备些库存,另一方面,过年大鱼大肉吃得多,怕抽血不合格,他提前献血,就能安心过年了。
由于献血次数频繁,肖国庆和血站的人十分熟悉。“只要不是因为工作走不开,他随叫随到,而且基本献了就合格,不会延误对病人的抢救,让我们觉得特放心,所以有需要,也愿意找他。”盘锦市中心血站机采科科长马秀说:“需要血小板的病人多是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危重病人,不及时输入就有生命危险。这些年,肖国庆延续了很多人的生命。”
从献血先进个人到公益团队
14年来,肖国庆捐献血小板90余次,折合献血总量超过40万毫升,相当于正常人体内血液的10倍。从2006年至今,他曾5次被卫生部、中国红十字总会、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联合授予 “全国无偿献血奉献金奖”。别人谈起这些,他总是轻描淡写地说:“没啥,挺平常的。”
他经常向身边的人宣讲献血的好处,倡议大家参与无偿献血公益活动,通勤车成了他和同事交流无偿献血话题的场所。他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逐渐改变了大家的观念,原本周围陌生的听众逐渐成了血站的常客。同事张巧、朱振环、关文丽、刘叙兰等都在他的带动下加入无偿献血的行列。张巧在3年时间里捐献血小板15个治疗量,也成为血站里小有名气的“爱心天使”;朱振环已连续献血11年,他和肖国庆经常在血站不期而遇。肖国庆的妻子王玉敏也由最初的担心,变成他的忠实支持者,每半年也去献一次全血。“当献血成为一种习惯,为别人奉献爱心就会变得很简单,希望我们能够让油城变得更加温暖”,这句话成了这支献血队伍的座右铭。
近些年,肖国庆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宣传活动。他在盘锦市红十字会登记为红十字志愿者,把自己的空闲时间列为志愿服务时间,提交给市红十字会安排。“全国每年有400万血液病患者等待造血干细胞移植,仅白血病全国每年新增40000余人,目前捐献成功的才8000多例……”每次宣传这些,他都尽心尽力。2015年,由于长期坚持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提供人道志愿服务,累计超过600小时,他被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管理中心评为“五星级志愿者”。
2016年,油城捐献造血干细胞成功的数名志愿者组建团队,宣讲相关知识,号召更多的人加入中华骨髓库。大商广场步行街、献血车旁、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大众花园宾馆等地,都活跃着肖国庆的身影,不少人听了他的宣讲后,围上来咨询各种问题,有的很快去采了血样。肖国庆还和其他志愿者骨干建立了微信群,做好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的回访、重新登记联系方式等工作。
从2018年起,盘锦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有了一条充满温情的“规矩”——一旦有人配型成功,微信群里会安排人送捐献者到车站,而前一个成功完成捐献的人会陪送到医院,给他提供经验。茨榆坨采油厂的徐天博成为第一个享受这种待遇的人。
多年来,肖国庆获得的证书、奖牌、奖杯一张桌子都摆不下。“辽宁好人”“辽河油田首届道德模范”“盘锦好人”“盘锦市文明市民标兵”“盘锦市献血先进个人”……对荣誉,他看得很淡。肖国庆说:“无偿献血这项行动,让我的人生更充实,更精彩,我一辈子都不会放弃。”
他们说——
采油作业一区职工张巧:肖国庆多年坚持无偿献血的行为感动了我,也让我积极加入到献血的队伍之中,也深深地体会到献血的意义。
102中心站技术员于水乐:在肖国庆的带动下,身边很多的同事都加入到献血的队伍之中,我们在助人的同时也使工作与生活更加充实。
102中心站54号站站长刘帅:肖国庆工作中积极负责,生活中乐于助人,无私奉献,弘扬公益正能量,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
102中心站党支部书记张洪野:肖国庆在站里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同事们谁有困难,他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
102中心站站长常伟:肖国庆工作认真,领导放心,同事佩服。生活中是个热心肠,谁家有个大事小情,他都赶去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