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剧作的狂欢之夜


10月22日至23日,由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莎士比亚研究会主办、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的莎士比亚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河南师范大学召开。此次会议分为戏剧展演和学术研讨两部分,汇演邀请到了多位研究莎士比亚戏剧的专家,包括伯明翰大学莎士比亚研究所所长道布森、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莎士比亚研究会会长辜正坤、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副教授杨佳等人。雩剧坊、山东农业大学、“南京大学-伯明翰大学-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莎士比亚(中国)中心友邻优课”等团队呈现了精彩纷呈的话剧表演。“高雅艺术扎根于新乡”

“说河南省莎士比亚戏剧表演的研究中心在新乡河南师范大学,一点也不为过。”辜正坤在观看过表演后这样感慨。此次演出共八个剧目,其中有五个剧目由河南师范大学莎士比亚剧社(以下简称莎剧社)表演,每个剧目都各有特点。上海戏剧学院杨佳教授评价此次表演比有些专业艺术院校专业的剧社演出都要好。演出也让莎剧社的总导演鲁跃峰感叹:“这一刻高雅艺术扎根于新乡,师大也可以有精彩的莎剧表演!”

让鲁跃峰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由道布森和他本人共同出演的《李尔王》。“道布森教授非常支持我们剧社,他认为我们有活力、有思想、敢于尝试。”鲁跃峰对此十分感动,“本来我们只安排他出演一个剧目,但他坚持要在一个小时准备时间的情况下出演两个剧目。”在剧中,道布森饰演的老国王李尔王和鲁跃峰饰演的被挖去双眼的忠臣格洛斯特在旷野中相遇,两人悲喜交加,发出凄厉悲怆的喊。

《李尔王》演出的成功带给鲁跃峰很大惊喜,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们仅用了五分钟时间进行排练。“道布森教授用五分钟时间把我造就成了一个演员,这是我做导演四年以来第一次体会到演员应有的感受。我们完全是即兴表演,在舞台上都很投入,我不禁流下眼泪。”直到现在回忆起当时的表演,鲁跃峰仍十分感动。“在莎剧舞台上发现另一个我”参与演出的社员对此次表演倾注了许多心血。2018级外国语学院的王雨晴介绍:“这次演出我们准备了大概半年之久,我们利用周末和假期的大部分时间进行了高强度的训练。剧中有古英语的台词,我为此去查阅了《莎士比亚大辞典》,结果没有找到准确的答案,于是我又搜索了很多相关的影视资料,一遍遍地模仿。”

由于很多成员都是第一次接触戏剧表演,在排练初期会有心理上的障碍。“我们会有拥抱、牵手之类比较亲密的接触,刚开始一些成员会出现害羞的情况。”2017级外国语学院的李昭宇介绍说,这时导演一般会给这些演员独立相处练习的空间,使他们突破心理障碍,真正融入角色。“导演告诉我们,优秀的演员在舞台上就是‘疯子’,他希望我们能上台就忘记自己是谁,真正进入角色。”

李昭宇谈到在莎剧社的收获:“我是在机缘巧合下经同学推荐了解了莎剧社,入社后越来越喜欢这里。我逐渐走进莎士比亚的世界,知道了越来越多关于他的故事,在表演中我也能得到精神上的放松,把对莎士比亚戏剧的理解展现出来。在莎剧的舞台上,我发现了另一个自己。”

“以非专业剧社的身份做专业的事”

“莎剧社的英文名称是STNT,S是Shakespeare莎士比亚,T是Theater戏剧,NT是NewTown新乡。TNT连起来是‘炸药’的意思,就是莎士比亚炸药,给人震撼的感受。NT又可以是NewTheater的意思。新乡莎士比亚剧社是字面意思,莎士比亚炸药是第二层含义,莎士比亚新戏剧又是另一层含义,一共可以有三种解读。”鲁跃峰介绍了莎剧社命名时别出心裁的设计。

自2016年成立以来,莎剧社虽然只走过了三个年头,但是却获得了在北京举办的2017年度“希望中国”青少年英语教育戏剧大赛大学组的特等奖,也曾先后两次获得过重庆举办的莎剧年会的二等奖和一等奖。“我们剧社还曾去河南大学巡演过,也收到了很多大学的邀约,我想,如果没有社员们的热爱,以及学校的支持,剧社是不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的。”

对于莎剧社未来的发展,鲁跃峰有着很高的期望:“剧社要维持现在国际会议的水平,走出河南、走出中国、走向国际。校艺委副主任张伟也勉励剧社,表示将来可能会在现有莎剧社的基础上专门成立一个机构。我对自己充满信心,也对社员们充满信心,我们是以一个非专业剧社的身份在做专业剧社应该做的事情,而且不输于专业剧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