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心迎新 让“小诗酒”温暖到家


“学妹,我来帮你扛行李吧,你住几楼呀?”这样的话蔚浩然一天说了30多遍。脸上淌着汗珠,他笑着对记者说:“学长帮学妹,应该的!”9月6日到8日,这样的一幕在多个宿舍楼上演。金秋九月,2019级的新生满怀期待,踏进了河南师范大学,他们的到来为往日静谧的校园带来了更多青春与活力。迎新年年有,创意年年新

“这样报到就完成了,我们不用排队去办手续吗?”郑爸爸对着人脸识别仪瞅来瞅去。今年开学季,“刷脸”技术也走进师大校园。在人脸识别系统帮助下,学生对着摄像头“刷刷脸”,十几秒钟就能完成注册报到。“新生把身份证拿出来,坐下进行人脸识别。”宿管阿姨不断对新生重复着报到流程。9月7日上午,新生报到进入高峰,但整个校园并没有出现拥挤或排长队的情况,这都要归功于我们的“数字迎新”。

除此之外,新宿舍楼和装修过的食堂也成为新生打卡的“网红地点”,“焕然一新的宿舍和食堂让我对大学生活充满了期待,从这些硬件设施的翻新能够感受到学校对我们的重视和欢迎。”2019级外国语学院的李说菓对学校的环境十分满意。

“我还没来到师大,就已经跟着一个‘学长带你逛校园’的线上直播参观过咱学校的情人湖、中心花园,好多景点啦!”2019级历史文化学院的朱家玉随着学长学姐的脚步,又开启了今天的师大一日游。

迎新道路上的“时光信筒”也吸引了很多新生的注意,新生可以在此寄出自己写给未来的一封信。“今年除数字迎新、绿色迎新、精准迎新还有温暖迎新的特色,为新生营造‘家’的氛围。”外国语学院辅导员刘晓涵鼓励新生写下大学四年理想,并由学院进行保存,等到四年之后再把这份“初心”呈现给学生。从小家到大家

迎新期间,我校在新乡市各大车站安排人员迎新。2018级小学教育专业的孙友鹏负责在新乡火车站迎新生,他一边帮忙提行李一边说:“很高兴能够在他们第一次来到新乡时就给他们温暖,我们代表的是学校的形象,希望能让他们感受到河师大的热情。”

走进校园,各个学院在东校区花坛边、西校区学苑餐厅旁边设置的迎新答疑点映入眼帘。校党委书记赵国祥等领导亲自到摊位指导迎新工作,与新生家长亲切地交谈。他表示,“从小家到大家。”新生从全国各地来到河南师范大学这个大家庭。

“给学弟学妹们答疑虽然累,但是能够给他们提供帮助使我感觉很高兴。”在迎新点值班的2018级社会事业学院的宋一鹏说到,“去年我是走在帐篷外的人,今年我是坐在帐篷里迎新的人。当他们说‘谢谢’的时候,觉得一切都值了,这种感觉很奇妙。”

一位外地的家长表示,一开始担心自己的小孩儿适应不了陌生城市的生活。“俺想着跟俺闺女挤一夜,没想到给俺们也准备了住的地方,还给我们备药啥的,学校真好。”一位外地学生家长为我们学校的贴心服务点赞。

为切实做到让家长放心,让学生安心,在迎新现场,保卫部人员也集体督阵指挥,学校上下同心协力,为“新”而动。“为了提高安全保卫系数,今年我们增加了保卫人员。而且还在每栋楼都安排了保卫人员24小时值班,一有突发情况立即报告,给学生站好每一班岗。”保卫部值班人员告诉记者。开学第一课,传承老带新

“我们在去年受到了学长学姐热情的迎新接待,我们也有责任去帮助学弟学妹顺利报到。”2018级文学院的张世琳说到,“很累但是很值得,成就感和责任心都达到了满足,很开心。迎新是一堂课,被迎新也是一堂课,因为好好上了,所以才有收获。学长也是学弟,学长也在成长……”

事无巨细的“迎新”外,学校更重视在思想方面上好新生“开学第一课”。新生思想政治课“1+1导航工程”已经启动,文学院党委副书记高飞说,“导航员应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帮助新生系好大学的第一颗扣子。”我们是新生的引路人,应跟新生一起上好第一节“思政课”。

“变与不变,变的是环境,也是身份的转换,不变的是我们从始至终不变的热情。”迎新不仅是接待新生,更是为一所学校注入鲜活的力量,更是一所大学学风的传承。“我不仅仅是接学妹入校,我更期望今后四年伴随学妹一同成长。”导航员时俪溶说道。

“无论时间早晚,我们的迎新质量不能降低,站好最后一班岗,确保把每位小萌新安全接进家门。”在摊位值夜班的崔璐璐讲道。

又一班火车站专车驶入了校门,志愿者如常迅速指引报到车辆,迎新点有条不紊地办理注册……无论早晚,无论风雨,“小诗酒”们何时到来,师大总有人在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