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关爱留守儿童,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本报讯 为了让大学生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成长,并发挥我校师资、人力 、 科 技 等 优 势 , 2019年 6月 下旬,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大学生暑期“三下乡” 教育关爱服务团在指导老师马艳老师的带领下,一行11人到郑州市中牟县韩寺镇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活动。
韩寺镇充分利用靠近省会郑州市和中牟县城的地理优势,发展“半城郊型”经济,现在是一个集中种植蔬菜的乡镇。村民们大多种植茄子、西红柿、大蒜等经济作物,经济收入不错,但也有个别家庭因为患病、缺乏劳动力和技术支持等原因,尚有贫困、低保和留守儿童等现象。
穿过大蒜、西瓜、茄子等农产品交易市场,我们首先来到了第一个村的小乐家。小乐的父母因意外均已过世。小乐现在跟随年逾古稀且身有残疾的爷爷生活。爷爷平常忙于农活,很少和小乐沟通,且极少感情交流,导致小乐性格当中带有忧郁、无奈、悲伤和沉默等较多负性情绪。见到教育关爱服务团的师生们,年幼的他脸上竟然没有一丝表情,好像有一种超乎同龄人的无奈和沉稳。随后通过马艳老师及同学们和他一起读诗歌、做游戏、帮助整理家务,并和爷爷一起在菜地讨论豆角的病虫害,小家伙不仅愿意和我们说话,且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带着第一个留守儿童引发的讨论和思考,我们似乎忘记了将近40度的炎热天气,加快车速很快来到了第二个留守儿童小文的家中。小文家有五口人:身患疾病的父母、正上小学的9岁的弟弟、年迈的奶奶,且母亲和奶奶关系不好。在和她的交谈中,教育关爱服务团逐渐了解到小文生活的艰辛和学习的努力,特别是虽然整天生活在妈妈和奶奶的争吵中,但她自己养成了淡定且坚韧的性格,并且极其喜欢画画。拿着教育关爱服务团带过来的画笔和纸张,她仅看了一眼带来的书籍的上的画面,便开始创作起来。片刻间,一幅虽显稚嫩但十分灵动的画作便呈现在大家眼前。教育关爱服务团的师生们鼓励小文要珍惜自己的绘画天赋并加倍努力,积极乐观地学习和生活,争取自己改变自己的命运。
通过此次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的开展,教育关爱服务团的师生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团中央和学校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大家纷纷表示:“看到他们的学习生活条件,我们才知道以前的自己存在的问题,我们要更加珍惜这幸福的生活条件,在今后更加努力地学习和工作,来回报关爱支持我们的亲友、社会和强大的祖国。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不仅要给留守儿童心灵的滋润和亲情的陪伴,还要善于发现他们的潜能,并给以自信和创造力的启发,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拥有美好的明天,争取让他们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作为教师和大学生,我们更要增强自身的担当和社会责任意识,为共筑中国梦贡献自身的力量。”